胰腺癌 一、流行病学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10年约增加15%。胰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在青少年中亦少见发生。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2~4:1。胰腺癌欧美国家高发,是欧洲、北美和其他经济发达国家肿瘤发病和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胰腺癌的发病率亦明显上升,我国国内胰腺癌的发病率亦有明显上升。 二、病因学 胰腺癌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食、饮酒、胰腺炎、糖尿病等与胰腺癌发病有关。目前多数作者均认为,胰腺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是多因素综合作用致病。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胰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一系列基因改变有关。 三、病理类型 胰腺癌大体上根据发生的解剖部位可以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和全胰癌,其中胰头癌占60%~70%,胰体癌占20%~30%,胰尾癌占5%-10%,全胰癌约占5%。胰腺癌大体表现为胰腺上的境界不甚清楚的实体肿块,质地较硬韧,且有不规则结节感;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压迫胰管,致远端胰管扩张,远端胰腺组织呈炎症改变,胰腺组织纤维化,致远端胰腺体积萎缩变小。胰头部肿瘤可压迫胆总管下端或壶腹部,引起梗阻性黄疸,导致典型的胰头癌临床特征;肿瘤如压迫或侵透十二指肠,可导致十二指肠梗阻或十二指肠肿块破溃。晚期胰腺癌侵透胰腺浆膜达胰腺范围之外,常常累及门静脉、肠系膜血管、腹腔神经丛。 胰腺癌组织学上80%~90%为腺癌结构。肿瘤主要由分化程度不同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乳头状导管腺癌的瘤体大部分由乳头状排列的腺管构成。高分化腺癌主要由分化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黏液上皮细胞。 四、临床表现 胰腺癌初期症状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症状难以鉴别如腹部不适或腹部隐痛、腹部胀闷、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病人本身难以发现胰腺肿物。胰头部肿物由于邻近胆总管末端壶腹部,在其受到压迫时可出现黄疸,症状出现较胰体尾癌为早;而胰体尾癌往往发展到侵犯周围脏器或腹腔神经丛时方出现疼痛及相应的症状。自不典型症状开始至确诊一般病程1-6个月,平均3个月;临床出现典型症状如黄疸、疼痛的病程平均不超过10~20天。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很高,一般不治生存期6-12个月;而胰头癌甚至更短。 五、诊断 对于长期持续出现类似于消化道疾病的症状,而经检查否定胃肠疾患者,应继磊针对肝脏、胰腺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期早期发现胰腺疾病。临床出现急剧发生的皮肤巩膜黄染,进展迅速,应想到可能为梗阻性黄疸,或胰腺癌。腰背部持续性疼痛难以缓解一般为胰腺癌侵及胰腺周围组织所致。临床上如果出现进展迅速的黄疸,伴随有腰背部疼痛,体格检查发现胆囊肿大,上腹部肿块时,应高度怀疑胰腺癌,结合进一步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即可确诊。 8.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胰头部肿瘤侵及十二指肠时,在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像中可产生十二指肠环内缘改变,内侧壁压迹和“双边征”,内侧黏膜变矮、变平,黏膜皱壁歪斜。胰腺钩突部肿瘤较大时,十二指肠环可变大。 (9)针吸细胞学检查,术前在CT或B超引导下或术中作胰腺肿块穿刺针吸细胞学涂片检查常常可明确病变性质。 六、鉴别诊断 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胰腺炎、壶腹癌、胆总管末端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结石、胰腺囊腺瘤及囊腺癌、胰岛素瘤、胃泌素瘤。 七、临床分期
八、 治疗 欧美国家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5-FU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近年来,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代替了5FU同步放化疗,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中位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以及临床有效率。 内科治疗 新版版的美国NCCN胰腺癌临床指南推荐吉西他滨可作为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和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解救治疗包括化疗和最佳支持治疗。已经证明,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转移的晚期胰腺癌化疗可以改善存活。晚期胰腺癌病人如果一般情况较好(PS≤2),无化疗禁忌症,推荐吉西他滨1000mg/m2 ivgtt 超过30分钟,每周1次,连续3周,休息1周,直至病情进展,或者病人不能耐受继续化疗,这是晚期胰腺癌的1线标准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吉西他滨联合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病人可改善存活获。胰腺癌的最佳支持治疗由肿瘤外科、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内科等协作进行,内科治疗部分包括营养支持、药物止痛治疗等。如果吉西他滨治疗后病情进展,病人又有条件继续治疗,可考虑参加临床实验(包括其它化疗药物或分子靶向治疗)。 (责任编辑:leng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