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部分 001.前颅窝、中颅窝和后颅窝骨折各有何典型临床表现?(三点) (1)颅前窝骨折:可出现一侧或两侧黑眼征(眼镜征),骨折线经过额筛窦时,常产生鼻出血核脑脊液鼻漏及嗅觉丧失,或因气体进入 颅腔内产生外伤性颅内积气; (2)颅中窝骨折:临床上常见到颞部软组织肿胀。骨折线累及颞骨岩部时,往往损伤面、听神经,表现周 围性面瘫,听力丧失,眩晕或平衡障碍等。骨折线累及中耳致鼓膜破裂,多产生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耳漏。骨折线经过蝶骨损伤颈内动脉时,可产生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当眶上裂骨折时可损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第 1 支,表现为眶上裂综合征。 (3)后颅窝骨折:枕下和乳突部可出现皮下淤血,严重者可损伤后组颅神经及延髓,造成四肢迟缓性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002.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有哪些?(五点) (1)伤后一侧瞳孔进行行散大,光反应迟钝和消失,伴对侧偏瘫与昏迷,这是颞叶沟回疝的表现; (2)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应消失,多为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或中脑损伤; (3)伤后双侧瞳孔不等大,时大时小,伴去脑强直,见于脑干损伤;晚期双侧 瞳孔散大固定,伴有昏迷,表示脑疝导致脑干继发性损伤; (4)双侧瞳孔变小,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动眼神经;双侧瞳孔极度缩小 伴昏迷,为脑桥损伤; (5)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伴视力障碍,多为原发性视神经损伤。 003.简述脑干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伤后即刻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特点是昏迷程度较深,持续时间长,恢复过程缓慢; (2)呼吸、循环功能紊乱:严重 原发性脑干伤可产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继发性脑干伤多表现为亚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3)去大脑强直:是脑干损伤的重要体征之一,为中脑损伤的表现; (4)眼球活动和瞳孔变化:脑干损伤常可出现眼球活动及瞳孔变化,并有相应定位意义。如中脑损伤可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大小变化不定或可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小变化不定或双侧散大;脑桥损伤会出现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应消失; (5)锥体束征:包括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 004.怎样判断意识不清患者有无肢体瘫痪?(六点) (1)询问病史:向陪送患者的家属或目击者了解患者两侧肢体活动情况; (2)观察与否中枢性面瘫:因瘫痪肢体与中枢性面瘫常位同侧(脑干病损除外); (3)疼痛刺激看某侧肢体少动或不动; (4)上肢坠落试验:瘫痪肢体坠落迅速而沉重; (5)下肢坠落试验:置双腿屈曲、足底触床,突然松手,瘫痪侧下肢外旋、倾倒; (6)下肢外旋试验:瘫痪侧足向外侧旋转倾倒; 005.简述颅内血肿的分类。 (1)按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分类: ①.急性血肿:症状在伤后 3 天以内出现; ②.亚急性血肿:症状在伤后 4 天到 3 周内出现; ③.慢性血肿: 症状在伤后 3 周后出现; (2)按血肿所在解剖位置分类: ①.硬膜外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外与颅骨间隙中; ②.硬膜下血肿:血肿位于 硬脑膜下间隙; ③.脑内血肿:血肿位于脑内; (3)根据血肿部位分类可分为幕上幕下血肿。 006.简述颅内血肿的共同临床表现。 (1)意识变化:①.原发昏迷-中间意识清醒期-再昏迷或意识恶化; ②.伤后持续昏迷,或有轻度意识好转后又进行性加重; ③.伤后无昏迷,入院后神智逐渐不清甚至昏迷。 (2)瞳孔的变化:当颅内血肿致颞叶沟回疝时,可有一侧瞳孔短暂缩小继而散大,光反应消失,严重时双侧瞳孔散大; (3)一侧肢体活动障碍进行性加重伴随锥体束征; (4)生命体征改变: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由颅内压增高引起。 007.硬膜外血肿可出现哪些 CT 表现? 硬膜外血肿绝大多数(85%)有典型的 CT 表现。颅骨内板下方呈凸形厚度约 0.5-3.5 厘米的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其内亦可有小的圆形或不规则的低密度区,为活动性出血或脑脊液外渗所致。偶见血肿通过分离的骨折缝隙流到颅外软组织而自行减压,少数为弓形或新月形,多数脑室有局部受压移位变化。颅中窝的硬膜外血肿,由于投影关系不出现双凸征,仅仅表现为颅中窝颞叶部位密度均匀增高。外伤后期硬膜外血肿血红蛋白破坏,血肿液化而呈低密度,亦个别薄层硬膜外血肿,不为CT 显示,症状明显,必须在几天后复查CT。 008.急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 CT 有哪些特征性表现? 急性(3 天内)及亚急性(3 天-21 天)硬膜下血肿,绝大多数有典型 CT 表现。98.2%位于额颞顶部颅板下并显示新月形高密度区,大面积的急性硬膜下血肿,也可表现为双凸形高密度区,部分可为高、低密度混合。由于血肿范围广,又有较重的脑挫裂伤和脑水肿,故占位表现较重,脑室受压移位程度比硬膜外血肿明显。有的血肿周围可出现脑水肿征象。另外,亦有早期硬膜下血肿在外伤后立即 CT 检查可为阴性,虽经适当治疗症状仍继续恶化者应立即复查 CT。颅中窝底,天幕与颞部或与枕部之间的硬膜下血肿,横断面扫描图像,因投影关系可不表现为硬膜下血肿的征象,而表现为界限不明现的高密度区和无完整界限的水肿带。 009.简述颅内血肿非手术疗法的适应症。(五点) (1)意识状态尚可或无恶化。若伤后清醒、即使出现定位体征,亦可非手术治疗,但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意识障碍加重应急行CT扫描,证实血肿增大,立即手术; (2)颅内血肿量小于 40 毫升,且不伴有严重脑挫裂伤,以非手术为宜; (3)颅内压小于 200 毫米 H2O,血肿量小于 40 毫升,可非手术治疗; (4)血肿量小于 40 毫升,又无明显颅高压症状,即使中线移位大于 1 厘米,可非手术治疗; (5)颅压大于 200 毫米 H2O,血肿量小于 40 毫升,CT 扫描环池直径大于 4 毫米,且不伴有严重脑挫裂伤,亦可非手术治疗。但要严密观察,一旦病情变化即行 CT 扫描,发现血肿增大或脑水肿加重,应立即手术。 010.中型颅脑损伤病人在缺乏 CT 扫描时,是否适宜钻孔探查如何掌握? 适应征: (1)病人有明显的中间清醒期; (2)伤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3)伤后意识障碍不见好转,且为枕部着力,或有骨折线通过脑膜中动脉或上矢状窦、横窦等; (4)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有明显脑疝症状; (5)伤后意识障碍虽有所好转,但颅内高压症状明显,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 禁忌征: (1)高龄体弱,病情发展到生命中枢衰竭阶段;已有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即使血肿清除也难免挽救的了患者生命; (2)呼吸停止时间过长,血压也难以维持,心电图呈直线。 011.简述静脉窦损伤修补术的适应症(三点)及禁忌症(两点)。 最常见的静脉窦损伤是上矢状窦,其次为横窦,其他静脉窦损伤极为少见,损伤后由于窦壁坚韧不易回缩,易致汹涌的致死性大出血, 且常伴有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故多需手术治疗, 其适应征为: (1)静脉窦损伤后出现急剧活动性出血者; (2)伴发有颅内出血者; (3)由于骨折片将裂孔填塞,虽无活动性出血,但因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颅内压增高或重要功能区受累者。 禁忌征为: (1)无充足备血不可冒然手术; (2)有骨折片嵌入静脉窦壁而无活动性出血者,是否立即手术,则视其损伤程度和部位而定。 012.试述小儿头部伤的特点。(五点) (1)小儿头皮薄,颅骨质软,骨缝及囟门尚未闭合,缓解高颅压的能力较强; (2)小儿 2 岁以前脑组织的髓鞘发育尚未完成,脑组织呈胶冻样,质地脆弱,易发生挫裂伤和脑水肿; (3)小儿血容量少,而头部血容量在全身所占比例较大,易因失血而造成低血压和贫血; (4)脑组织的氧含量容易受呼吸不畅的影响而致低氧血症; (5)体温容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高热或低热。由于以上原因,小儿伤后发生的病理反应比成人重而迅速。此外,小儿不能叙述其病史判断伤情发生困难。 013.简述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 (1)颅内血肿发生率低:由于颅脑弹性大,且脑和血管弹性亦大之故; (2)对冲性血肿发生率低:此特征与小儿期颅内容积相对较小,蛛网膜下腔较大,脑脊液成分较多有关; (3)生命体征变化比成人快; (4)癫痫发作多见:此乃伤后脑缺氧使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元放电或由于血肿刺激引起的阵发性大脑功能紊乱所致; (5)颅骨凹陷与颅缝分离较多见:因小儿颅骨较薄,弹性大,缓冲力较强,具有较大伸缩性之故; (6)定位体征不明现:瞳孔变化不多见,呕吐频繁多见,两便失禁较多见。此系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质抑制力低,脑受压时多缺乏典型表现。 014.简述目前确定外伤性脑脊液瘘口的常用方法。 (1)腰椎穿刺:将染料(如美兰、聢胭脂等)注入蛛网膜下腔,然后观察有颜色液体从何处流出; (2)发射性核素脑池造影:将发射性核素,例如 131I 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经腰穿注入蛛网膜下腔,然后用 γ-照相机观察核素从何处漏出; (3)碘剂脑造影:经颈侧方或腰穿注入碘苯脂 6-10 毫升,调整病人体位使造影剂流到疑有露口的部位,然后拍摄头颅片,观察造影剂漏出、异常充盈部位; (4)CT 脑池造影:经腰穿将水溶性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在透视下调节病人体位,使造影剂进入脑底部脑池,行俯卧位头后伸行 CT 扫描,在可疑区行薄层扫描以示露口部位。 015.简述外伤性脑脊液瘘的手术疗法。 (1)颅内修补法:手术前已检查出露口的部位,若露口偏于一侧,可行单侧开颅,抬起脑组织,找到露口;在露口上平铺一块组织片,用缝合或医用聚合胶粘合,脑组织复位后即压在修补片上堵住露口。所用的组织修补片最好是自体的颅骨骨膜、颞筋膜或阔筋膜,如颅底有较大的骨缺损,可用钛片、硅胶片于硬膜外修补骨缺损;硬脑膜用自体组织片修补。术前露口未能定位者应双侧额部开颅,分别探查前颅窝,仍找不到露口者,用气囊堵住鼻腔前后开口,然后注气并观察颅底冒气泡处; (2)经蝶窦修补法:手术前已明确脑脊液瘘来自蝶窦者,可经蝶窦入路,用脂肪或肌肉填塞蝶窦。 016.脑脊液鼻漏和耳漏修补术的适应症(四点)和禁忌症(三点)各有哪些? 多数脑脊液瘘经保守治疗可痊愈,但少数需手术治疗,其手术适应征包括: (1)骨折裂隙超过 3 毫米,持续一周以上漏液不见减少,或漏液持续一月以上仍不能自愈; (2)经保守治疗已停止流液后又复发,或伤后晚期发生脑脊液漏; (3)曾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者; (4)并有慢性副鼻窦炎短期不能自愈者。 禁忌征:(1)伤后脑脊液漏出量逐渐减少,估计有治愈可能者; (2)脑脊液漏的位置不能确定; (3)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未完全控制者。 017.凹陷性颅骨骨折整复术的手术适应症(四点)与禁忌症各有哪些(四点)? 适应证:1.凹陷深度在 1cm 以上者; 2.骨折片刺破硬脑膜,造成出血或脑损伤的; 3.由于凹陷骨折的压迫,引起偏瘫、失语和局限性癫 痫等; 4.位于额面部影响外观的。 禁忌证:1.非功能区的轻度凹陷性骨折; 2.无脑受压症状的静脉窦区的凹陷性骨折; 3.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有自行恢复的可能,如无明 显局灶症状,可暂不手术。另外,对凹陷性骨折片已脱离骨膜的小碎骨片应予摘除,复位的骨折片如不稳定易于下陷时,可用丝线固定于周围颅骨上,或用耳脑胶粘合。 018.简述外伤性低颅压综合症的治疗。 1.卧床休息: 一般平卧即可,必要时可采取头低足高位; 2.加大液体摄入: 经口服或经静脉给予超过正常需要量 1 升-2 升得液体; 3.促进脑脊液分泌: 用药物刺激脉络丛产生脑脊液,曾用过的药物有麻黄素、毛果芸香碱、肾上腺素、咖啡因、激素等,但效果均不肯定; 4.扩张脑血管: 用罂粟碱等扩张血管,或吸入二氧化碳; 5.鞘内注入空气或液体: 经腰穿注入过滤的空气,一般每次 30ml,也可适当增多,注入空气一方面可使压力升高,另外空气进入脑室可刺激脉络丛分泌脑脊液。此外,鞘内注射生理盐水也有治疗效果。 019.简述开颅术后血肿形成的常见原因。 1.高血压:术中或术后高血压可能在开颅术后血肿得形成上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某些高血压患者,在全麻插管、拔管或搬运等刺激较大的情况下,使血压进一步增高导致手术部位或远隔区的血肿; 2.凝血机制障碍:脑组织是含有促凝血因子最高的组织,当受到创伤后,再释放的这种因子进入血循环,启动凝血和纤溶作用,引起局部消耗性凝血障碍; 3.低颅压:由于手术减压引流,术中及术后应用脱水剂、过度换气导致低颅压; 4.颅脑损伤、脑缺血、缺氧、脑组织乳酸增加,广泛地血管壁渗血,融合成血肿。. 020.外伤性颅骨缺损成形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各有哪些? 适应证:1.颅骨缺损直径在 3cm 以上者; 2.合并有颅骨缺损综合征,在头位改变或头部晒太阳时症状加剧; 3.伤员有缺损部位被碰撞的不安全感、恐惧感或影响工作; 4.有碍外观的眶部和前额部颅骨缺损。 禁忌证:1.创伤部位有感染或创伤感染愈合不久; 2.脑内清创不彻底,有碎骨片等需要摘除的异物存留; 3.有颅内高压症状; 4.缺损处头皮有广泛疤痕或血液供应不良; 5.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精神失常或长期卧床。 021.简述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 1.脑萎缩:脑挫伤后弥漫性脑肿胀、脑水肿、脑外积液吸收后容易发生脑萎缩,尤其是青少年脑外伤患者多见。脑穿通畸形是一种囊性 改变的脑萎缩,CT 表现为局限性低密度区,边界清楚,无占位表现; 2.脑积水:颅脑损伤颅内有出血、血凝块或室管膜炎,可阻塞脑脊 液循环通路;蛛网膜肉芽组织及脑组织弥漫性萎缩而致脑脊液吸收障碍,都可引起脑积水; 3.颅内感染:颅脑损伤后由于脑脊液瘘、脑室分流术、不彻底的清创或手术切口感染等所致; 4.脑梗塞:脑外伤可直接累及血管、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血管持续性痉挛,创伤后动脉闭塞,脑外伤脑出血压迫,均可引起脑梗塞。 022.简述火器性颅脑伤的分类。 1.非穿通伤:损伤头皮和颅骨,硬脑膜尚保持完整; 2.穿通伤:(1)盲管伤:投射物穿入颅内并停留在颅腔内,只有入口没有出口,在入口的附近伤道内有许多碎骨片或其他异物;(2)贯通伤:投射物贯通头颅,既有入口又有出口,在入口附近有碎骨片或其他异物,出口比入口大,脑组织损伤严重;(3)切线伤:投射物呈切线擦过头颅,入口和出口连在一起,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呈沟槽状损伤;(4) 反跳伤:投射物在遇到颅骨后,因能量殆无,不能洞穿颅骨进入颅内耳呈反跳状跃出,出口入口是同一个,局部脑组织有损伤。 023.简述火器性颅脑伤的处理原则。 原则是越早越好,在直视下进行彻底脑清创术。要求制止伤道内外的活动性出血,清除颅内血凝块、失去活性的脑组织和伤道内的一切异物。对远离伤道直径小于1cm 的金属异物,不必勉强取出,以免损伤过多的脑组织而影响脑功能。达到清创目的后可缝合或修补硬脑膜,变开放为闭合伤,有利于防止继发颅内血肿,减轻脑水肿和控制感染。 024.火器性颅脑损伤累及脑室时有何临床特点?如何处理? 临床特点:1.伤部有大量的脑脊液流出;2.X 线检查时见金属异物或碎骨片在脑室内移动,有时有气体进入脑室,显示脑室形象;3.根据伤道的解剖位置,盲管伤按入口与金属物的连线,贯通伤按入口与出口的连线以判断脑室伤的存在;4.伤员表现昏迷和高热。 处理:应进行彻底的清创术,直达脑室内,清除脑室内的异物或血凝块;妥善止血;用温等渗盐水冲洗脑室,严密缝合硬脑膜。术后多 次腰穿以引流脑脊液,必要时行脑室持续引流。 025.脊髓火器伤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各有哪些? 适应证:1.投射物穿过椎管,损伤硬脊膜和脊髓,应行椎管内清创; 2.伤后病人肢体运动感觉症状逐渐加重,应行椎板切除探查; 3.伤口有大量脑脊液流出,应行探查修补; 4.椎管内有弹丸或弹片停留,易引起感染或肉芽肿; 5.马尾神经损伤多不完全,清创同时可修补 马尾神经。 禁忌证:1.投射物由椎骨或椎旁穿过,椎管完整,则不需要做椎管内探查,仅可处理伤口或根据需要摘除金属异物; 2.合并脏器损伤或休克时,暂不宜做椎管内手术,先纠正休克或处理内脏损伤后再考虑清创。 026.病史采集中遇到哪些情况应考虑颅内肿瘤?(六点) 1.慢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眩晕或精神障碍者,或有神经症状如偏瘫、失语、耳鸣及感觉性障碍呈进行性加重者; 2.视力进行性减退、复视、视野缺损或单眼突出等症状难以用眼科疾病解释者; 3.小儿头围突然增大超过正常者,并有原因不明的频繁呕吐和走路不稳; 4.20岁以上的成人首次有癫痫发作,特别是局限性癫痫; 5.身体其他部位有恶性肿瘤史,逐渐发生颅内压增高及神经症状者; 6.突然出现偏瘫、失语、昏迷、排除高血压脑出血者。 027.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同星形细胞瘤 MRI 的影像学表现有何不同? 髓内肿瘤 MRI平扫除增粗的脊髓内有长 T1 和短T2 信号外无特殊性,但 GD-DTPA 强化后室管膜瘤呈均匀一致的强化,且边界清楚;星形细胞瘤呈片状强化或不强化,其边界不清楚。几乎所有的室管膜瘤伴有囊变和(或)脊髓孔洞,囊腔可在肿瘤的上下极或瘤内,相关的脊髓孔洞可向肿瘤上下端延伸很长,而星形细胞瘤伴有囊肿和孔洞者少见。术前尽可能的定性诊断,有利于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效果和预后的判断。 028.简述松果体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由于肿瘤易压迫阻塞导水管而造成脑积水而产生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和体征,并且大多为早期症状; 2.局部症状: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特别是上丘易受压,产生两眼上视障碍,少数并有下视障碍,称为 parinaud 氏综合征,双侧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下丘和内侧膝状体受压时出现耳鸣及听力减退。肿瘤向后通过小脑幕切迹压迫小脑上蚓部及结合臂,产生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及眼球震颤; 3.内分泌症状:包括性腺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尿崩、肥胖、嗜睡等。 029.简述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的途径。 1.血流途径:是最多见的途径,原发肿瘤侵入临近的血管,瘤细胞进入血流,肿瘤栓子进入静脉循环先通过肺,大的栓子不能通过肺毛 细血管则形成转移瘤。少量的瘤细胞以及肺原发或转移瘤的细胞均可通过肺循环进入左心,再进入颅内,撒布于脑内,故脑转移瘤常为多发; 2.淋巴途径:瘤细胞亦可经淋巴系统沿着脊神经或颅神经周围的淋巴间隙,侵入椎管内进入颅内,进入脑脊液循环,散布于颅内; 3.直接进入:临近部位的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视网膜细胞瘤、耳癌、颅骨肉瘤等均可直接侵入颅内亦称侵入瘤。 030.脑转移瘤外科手术适应哪些情况? 对原发肿瘤和/或颅外其他部位转移瘤的治愈或预测能存活较长时间者,具有下列条件均可考虑外科手术: 1.位于可手术部位单发脑转移瘤,约占脑转移瘤的 20%-25%; 2.位于可手术部位的多发脑转移瘤,尤其是放疗或化疗不敏感者; 3.对放疗敏感的多发脑转移瘤中,有危及生命的较大瘤,可先手术切除,再做放疗; 4.与颅内其他疾病(如脑膜瘤、脓肿)鉴别诊断不明者; 5.伴有危及生命的颅内出血; 6.需放置 Ommaya 贮液囊,做鞘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化疗药物或鸦片制剂; 7.伴脑积水需做分流术者。 031.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因易阻塞脑脊液循环,病程较短而产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较早。多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多有头晕、呕吐。可有强迫头位,可因变换体位而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呕吐、甚至是意识丧失。肿瘤累及上颈段时可有颈后部疼痛及颈部抵抗。常见视乳头水肿,日久则视力减退。在幼儿可有头围增大,扣之有破罐音。肿瘤增大侵及小脑蚓部及半球时,则出现小脑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肿瘤侵及脑干可出现交叉性瘫痪及排尿困难。晚期可有强直性发作及枕骨大孔疝症状。 032.简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 1.下肢无力,感觉异常,或以局限性癫痫发作起病,同时伴有慢性头痛; 2.定位症状可具有特征性,矢状窦前 1/3 段的脑膜瘤可有 精神症状,表现为欣快感,不拘礼节或默言少语,有时出现癫痫大发作。神经系统检查除可能发现视乳头水肿外,不一定有阳性体征,早期易漏诊;肿瘤位于矢状窦中 1/3,常有局灶性或捷克森癫痫,肢体无力最先表现在病灶对侧脚趾与下肢,或同时有感觉减退,上肢症状比下肢轻。两侧发病时,出现典型的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后 1/3 者因累及枕叶,可能引起视觉幻觉和对侧同向性偏盲,这个部位的两侧性肿瘤,有时可引起失明。 033.根据脑膜瘤的生长部位可分为哪些? 1. 矢状窦旁脑膜瘤; 2. 大脑镰旁脑膜瘤; 3. 大脑突面脑膜瘤; 4.蝶骨嵴脑膜瘤; 5.鞍结节脑膜瘤; 6.嗅沟脑膜瘤; 7.视神经鞘与眶内脑膜瘤; 8.颅中窝脑膜瘤; 9.三叉神经节脑膜瘤; 10.岩骨尖脑膜瘤; 11.小脑幕脑膜瘤; 12.小脑突面脑膜瘤; 13.脑桥小脑角脑膜瘤; 14.枕骨大孔区脑膜瘤; 15.斜坡脑膜瘤; 16.脑室脑膜瘤; 17.多发性脑膜瘤; 18.眶上裂脑膜瘤; 19.鞍旁脑膜瘤; 20.鞍膈脑膜瘤; 21.板障内沙粒型脑膜瘤。 034.脑桥小脑角脑膜瘤手术入路如何选择? 脑桥小脑脑膜瘤的处理, 手术入路有三种选择: 1.小肿瘤偏于前上、贴靠小脑幕,沿斜坡向内发展,瘤体接近和已过中线,使脑干明显 受压者,宜采用一侧小脑幕上入路; 2.肿瘤偏于下外,即使肿瘤较大,但尚未达到脑干前方者,可按一般后颅窝侧方入路; 3.肿瘤很大,供血丰富、脑干受压、颅内压特别高者,宜采用幕上幕下联合入路,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切除肿瘤,此手术易损伤横窦,切除肿瘤宜在直视下进行,必要时术前行侧脑室引流,术中辅以控制性低血压,酌用脱水药,较大的脑膜瘤,宜分块切除。 035.简述垂体瘤疗法的发展史。 脑垂体瘤自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才渐渐被人认识,有嗜酸、嗜碱和嫌色细胞腺瘤之分;在治疗上手术切除肿瘤为基本的治疗方法。由于初期开颅死亡率高,故多采用经蝶窦入路摘除垂体瘤,并经库兴氏确立了经唇下-黏膜下-鼻中隔-蝶窦入路做垂体瘤手术。但由于手术部位较深、照明不好、切除不彻底、易复发,容易发生脑脊液漏,视交叉减压不好,后被逐渐被经额开颅做垂体瘤切除术所取代。 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应用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神经内分泌学,神经放射学、神经病理学的发展,脑垂体瘤经蝶显微外科手术,尤 其对微腺瘤全部切除且保存正常脑垂体组织获得成功。垂体腺瘤的分类已被按内分泌功能分类所取代。 036.经蝶窦垂体瘤摘除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各有哪些? 经蝶窦垂体瘤摘除术方法很多,但多采用 Hardy 氏革新手术方法。 适应证 1.垂体腺瘤所致的闭经、溢乳综合征,进展型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库兴氏病或其鞍内肿瘤;2.蝶鞍不扩大或略扩大,有双鞍底或局部膨出现象;3.视力视野无变化或稍有变化。 禁忌证 1.鼻部感染或有鼻中隔手术史;2.未满成年或蝶窦发育不良气化不好;3.有凝血机制障碍或其他严重疾患。 037.简述颅咽管瘤患者的头颅平片的异常表现。 80%-90%的病人头颅平片有异常表现。 1.鞍区钙斑:约 2/3 病人可见鞍内和/或鞍上有钙化斑,儿童较承认钙化概率高。钙化多呈不规则斑块状,也可为较为分散的点状,个别呈蛋壳样钙化。X 线鞍区钙化出现较早,有的系在出现症状前头颅摄片时发现; 2.蝶鞍改变:肿瘤逐渐地增大时可致蝶鞍扩大或破坏,因肿瘤多压迫后床突及鞍背,后床突多变尖、脱钙或消失。蝶鞍常呈盆型改变,少数呈球形扩大; 3.颅内压增高征:肿瘤增大产生颅内压增高后,头颅平位片可显示为脑回压迹增多等颅内压增高征,亦以儿童多见。 038.垂体瘤与颅咽管瘤如何鉴别? 颅咽管瘤与垂体瘤相混淆,可生长在鞍内或鞍旁或鞍内外同时生长。典型的颅咽管瘤与垂体瘤不难鉴别,多在儿童或青春前期发病,垂体内分泌功能低下,发育停止,呈侏儒型。蝶鞍可正常或扩大,有时后床突破坏,附近骨质侵蚀,鞍区常有钙化斑,肿瘤常呈囊性,有时囊壁呈蛋壳样钙化,肿瘤内囊液为绿色液体,有时稠如机油,内含胆固醇结晶。垂体瘤成人多见,内分泌改变呈现特征性表现,多有视力视野改变,蝶鞍扩大,肿瘤呈实质性、钙化较少见。成人颅咽管瘤多为实质性,视力视野缺损,内分泌功能减退,难与垂体瘤鉴别,需病理火箭方能确诊。 039.颅咽管瘤术后常见哪些并发症?如何处理? 1.下丘脑损伤: (1)尿崩症:大多数较轻,可于两周内自行恢复,轻者给予双氢克尿塞,重者给予垂体后叶素或尿崩停。注意水、电介质平衡,防止钠贮留,限钠补钾; (2)体温失衡:由于下丘脑严重损伤,术后常有高热,在 39℃-41℃之间,应给予退热剂降温措施。有的体温不升,可在 32℃以下,应予保温; (3)昏迷:有体温失调者多伴有昏迷,少数可在数周后恢复,多数死亡; (4)胃肠道出血: 轻者隐血,重者呕血及柏油样便,甚至溃疡穿孔,给予止血、止酸输血彻底,发生血肿应及时清除; 2.术后血肿:注意术中止血彻底,发生血肿应及时清除; 3.感染:发生后应积极应用适当抗生素,控制感染。 040.颅咽管瘤手术入路及主要适应证有哪些? 1.经蝶入路:适用于单纯鞍内型或(和)向蝶窦内生长的肿瘤及合并小的向鞍上生长的囊性肿瘤; 2.经额下入路:适用于视交叉前方的 鞍隔山、脑室外型及鞍内-鞍隔上型的颅咽管瘤; 3.翼点入路:适用于向一侧鞍旁扩张的鞍内-鞍上型、鞍上-脑室外型、向一侧脑室 旁及向鞍后扩展的颅咽管瘤; 4.终板入路:视交叉后方的囊性鞍上的脑室外型和三脑室底部未阻塞室间孔的脑室内型肿瘤易用此入路; 5.经胼胝体或经额叶皮质-侧脑室入路:适用于单纯脑室内型引起脑积水,脑室内-脑室外型并引起脑积水; 6.联合入路(指额叶底加 脑室入路并用):适用于巨大的颅咽管瘤。 041.简述颅内蛛网膜囊肿逐渐增大的机制。 1.单向活瓣机制:囊肿与蛛网膜下腔间隙性单向交通,脑脊液可进入囊内,但不能流出;2.囊壁分泌机制; 3.渗透机制:囊液与附近蛛 网膜下腔中脑脊液的渗透压不同,使脑脊液渗入囊内; 4.压力波机制:脑脊液搏动压力波,静脉原性压力波可引起交通性颅内蛛网膜囊肿扩大;5.滤过机制:脑脊液在蛛网膜颗粒中通过完整的囊膜进入囊内; 6.分房机制:局限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因出血或粘连引起分房而 扩大。 042.三脑室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及主要适应证有哪些? 1. 经额叶皮质入路:特别适用于伴有脑室系统扩大的三脑室肿瘤,以及肿瘤突入一侧侧脑室时; 2. 经胼胝体前部入路:适用于同额叶皮质入路,但不受脑室大小的影响,而且还适应于肿瘤扩散入双侧侧脑室时; 3. 枕部经小脑幕入路:适用于三脑室后部的肿瘤,如松果体区肿瘤,特别是以小脑幕缘为中心或高于小脑幕缘的肿瘤时; 4. 幕下小脑上入路:适用于松果体区肿瘤特别是向后颅窝扩展时; 5. 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适用于侧脑室扩大的三脑室后部的和松果体区的大型肿瘤; 6. 经胼胝体后部入路:适用于三脑室后部或松果体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有全切和大部分切除可能者; 7.经脉络丛下入路:适用于三脑室中部大型肿瘤。 043.听神经鞘瘤的诊断应与哪些病症相鉴别? 1.听神经鞘瘤早期出现眩晕、头晕需与内耳眩晕、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及各种药物性前庭神经损伤相鉴别; 2.听神经鞘瘤应与引起耳聋的耳硬化症、药物性耳聋相鉴别; 3.与脑桥小脑角其他肿瘤相鉴别: (1)上皮样囊肿:首发症状多为三叉神经根刺激症状、听力下降 多不明显; (2)脑膜瘤:耳鸣与听力下降多不明显,内耳道不扩大,岩骨尖骨质常有破坏; (3)脑干或小脑半球胶质瘤; (4)转移瘤:常能找到原位肿瘤; (5)蛛网膜粘连。 044.颈静脉孔鞘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颈静脉孔鞘瘤罕见。首发症状多为偏头痛和颈部持续性疼痛,可因咳嗽和颈部活动而加重。第 9、10、11 对颅神经损害,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进食呛咳,喉科检查可见患者声带麻痹,同侧咽反射消失,患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乏力或萎缩,压迫小脑,则可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向前上可压迫第 5、7、8 对颅神经,向内可压迫脑干则出现一侧或双侧的锥体束征。脑脊液循环受阻,则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045.简述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要点。 1.病史:成人有小脑肿瘤的症状,除常见的胶质瘤外,应当考虑本病的可能。若发现有并发视网膜血管瘤、内脏囊肿和血管瘤、红细胞增多征,或者有家族史者应想到该病; 2.脑室造影检查:可作出定位诊断; 3.脑血管造影:经股动脉插管做椎动脉造影或颈动脉造影除可定位外,还可以看到病理血管,显示为一团细小的血管网,有时可见较大的供血动脉; 4.CT 扫描检查:实质性肿瘤显示为类圆形高密度影像,密度常不均匀,囊性者显示为低密度,但一般较其他囊肿密度高,边缘欠清晰,有时可见高密度块突向腔内。对比强化后影像 增强明显,有时肿瘤边缘有低密度的水肿带。 046.怎样预防颅内肿瘤术后血肿? 1.术前检查:有无出血倾向、高血压、动脉硬化、肝功能异常、月经异常等易出血情况; 2.麻醉处理:头位屈曲或过低、颈静脉扭曲、颅内压增高、血压过高、过低等输入过多库存血液、低血钙、拔管时呛咳都易造成出血,应当避免; 3.术中操作:动作轻柔、止血彻底、消灭死腔、悬吊硬膜等; 4.引流通畅:应低位引流,引流处的骨孔和皮肤切口不宜过紧,硬膜外放置引流条,脑室或残腔放置引流管; 5.加强术后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变化,血压、呼吸变化、引流液性质改变等,可及时发现和处理。 047.简述斜坡及临近区域病变手术入路。 1. 前入路:经口入路和或经蝶入路切除脑干腹侧肿瘤; 2. 侧入路:包括去颧弓入路、颧颞入路和经颞入路,前两种入路处理脚间窝病变较好,后一种方法较为复杂,但能较好地暴露上中及下斜坡; 3.联合入路:即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处理岩骨和斜坡病变,先做迷路手术,再用传统方法手术; 4.前侧入路:即颞下经海绵窦经岩骨入路处理上斜坡病变。如上斜坡地脊索瘤、脑膜瘤等病变。 048.什么叫脑动静脉畸形?根据其体积大小如何分型? 若脑的病变部位缺乏毛细血管,致使动脉和静脉之间直接形成短路,产生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上的紊乱,称为脑动静脉畸形(AVM); 脑AVM 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病变,根据病变大小临床上可将其分为四型: 1. 小型:最大径小于 2.5cm; 2. 中型:最大径在 2.5cm-5cm 之间; 3. 大型:最大径在 5cm-7.5cm 之间; 4. 巨大型:最大径大于 7.5cm。 049.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人常有哪些临床表现? 只有少数的隐形或较小的 AVM可无任何症状或体征,绝大多数病人可有下述临床表现:1.出血: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 出血或硬膜下出血; 2.抽搐:多见于较大的而且有大量脑盗血的 AVM 病人,约 40%-50%的病例有癫痫发作病史,其中约半数为首发症状; 3.头痛:约 60%以上的病人有头痛史,类似于偏头痛,可能为脑血管扩张所致; 4.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或感觉性瘫痪,约占 40%; 5.智力障碍:由于大型 AVM 的“脑盗血”严重,导致弥漫性缺血及脑发育障碍; 6.颅内杂音:见于较大且位于表浅部位的 AVM; 7.眼球突出:少见,有较大引流静脉导入海绵窦导致眼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050.简述脑血管畸形的类型及特点。 脑血管畸形主要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创伤也可造成脑动静脉之间发生异常沟通,但与一般描述的动静脉畸形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病变。 1966 年有人将血管畸形分为:1.AVM 最为常见,可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其特点是病灶本身为卷曲的象蚯蚓状的血管 团,有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 2.毛细血管扩张症:又称毛细血管瘤,小而且单发,多见于脑桥内,边界不清,为一淤血斑样红色区,很少发生大出血; 3. 海绵状血管畸形:又称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少见。体积可小到数毫米,大致数厘米;为紫红色界限清楚的肿瘤,少数可有包膜大多数为单发; 4.静脉性血管畸形:又称静脉性血管瘤,它与 AVM 相似,但不含有动脉,在脊髓中与中脑中多见。 5.血管曲张:为单条或多条扩 张的静脉,有些大脑大静脉畸形可能属于此类。 051.简述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主要体征。 1.血管杂音:AVM 的体积较大和部位表浅者容易听到收缩期增强的连续性血管杂音,压迫同侧颈内动脉时可使杂音减弱或消失; 2.神经功能缺失:如 AVM 出血或盗血可引起偏盲、偏瘫、共济失调等; 3.智力障碍:为长期盗血引起脑缺血和脑萎缩所致; 4.眼底水肿:如脑出 血后引起脑内血肿,或交通性脑积水,静脉窦压力增加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 5.心血管系统损害:AVM 时全脑血流量增加,可为正常全脑血流量的4倍,心脏的负荷加重,久而久之可导致心脏扩大,严重可引起心力衰竭。 052.简述颅内动脉瘤的定义、分类、及好发部位。 颅内动脉瘤(AN)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袋状。 其直径多为 0.5cm-1cm,在 2cm-2.5cm 者称为大型 AN, 超过 2.5cm 为巨大型 AN。颅内 AN 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 5 类:1.先天性 AN;2.细菌性 AN;3.外伤性 AN; 4.动脉硬化性 AN;5.剥离性 AN。 其中绝大多数为先天性AN。颅内AN 绝大部分好发于颅底的动脉环上,即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少数分布于各脑动脉的分支上,极少位于颅底动脉的后半部分及基底动脉的分叉处。 053.简述颅内动脉瘤常见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两类性质不同的症状: 1.出血症状: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和血性脑脊 液等; 2.局灶症状: (1)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为大脑后动脉起始部的 AN 和海绵窦内颈内 AN; (2)视野缺损:由于 AN 压迫视交叉通路的结果; (3)眼球突出: 常见于海绵窦内的颈内AN; (4)偏头痛:并不多见; (5)三叉神经痛:由AN 压迫或刺激三叉神经后根或半月神经节而引起; (6)下丘脑症状:间接或直接压迫下丘脑的结果; (7)颅内杂音:多见; (8)抽搐:比较少见; 3.脑缺血及脑动脉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血管痉挛、脑缺血。 054.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手术时机如何为宜?手术的目的和缺点是什么?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3 天以内)手术和延期(7 天至 2 周)手术存有争议。因破裂后出现脑血管痉挛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4 天之后,4 天-5 天开始,7 天-14 天达到高峰,持续 8 天-16 天逐渐消退。而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高峰时间是第一周末和第二周初(7 天-10 天)。一般认为手术愈早愈好。 早期手术之目的是: 1.防止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 2.处理动脉瘤同时可清除各脑池内的血块,防止发生脑血管痉挛; 3.夹闭动脉瘤后可积极提高血压和扩大血容量以治疗脑缺血。 早期手术的缺点是: 1.破裂后急性期脑充血、水肿、动脉瘤显露困难,勉强牵拉会造成脑创伤; 2.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机会较多; 3.术前准备仓促。 以上因素使早期手术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目前,放射介入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步,使早期治疗的风险大大降低。 055.简述脑动脉瘤再出血的相关因素。 1. 距首次出血的时限越近,再出血的几率越大,间距越长,则越小。出血 6 周后再出血的几率则无大的变化; 2. 入院时的病情级别越差,越易再出血; 3. 舒张压越高,则再出血的几率越高; 4. 年长的病人较年轻的病人易再出血; 5. 动脉瘤瘤体的指向顺着载瘤血管内的血流方向的比指向别的方向的容易再出血; 6. 宽颈的动脉瘤比窄颈的动脉瘤容易出血; 7. 后交通动脉瘤的再出血率比前交通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动脉瘤为高; 8. 首次出血 6 个月后的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缩小的再出血率明显降低,动脉瘤无变化的再出血率高于动脉瘤扩大者。 056.根据脑动脉瘤手术危险程度 Hunt 是如何进行分级的? Ⅰ级: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度头痛和轻微颈项强直; Ⅱ级:中等度头痛和颈项强直,除颅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功能缺损; Ⅲ级:轻度 意识障碍(如倦睡、朦胧)或轻度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 Ⅳ级:木僵(stupor),中度到重度偏瘫,或尚有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Ⅴ: 深昏迷,去脑强直,濒死状态。 注:若有严重的全身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的动脉硬化、慢性肺病及动脉造影上有严重 的血管痉挛要降一级。 057. 简述 Matas 训练法的操作程序及应用。 Matas 训练法是进行颅内侧支循环建立的训练,即用手指或特别的训练用具,每日压迫颈内动脉 2 次-3 次,先从 5 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压迫时间,直到病人能够适应 20 分钟或半小时的持续性压迫,而不感到头昏、眼黑和半身无力的脑供血不足,即可进行颈动脉结扎。此试验多用于脑血管性病变,尤其是动脉瘤手术前,以防术中大出血夹闭颈内动脉后不致造成严重的缺血性病变。 058.什么叫颈内动脉-海绵窦漏?简述其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海绵窦漏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或其分支发生破裂,与海绵窦间形成异常的沟通,即颈内动脉直接进入海绵窦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1. 搏动性突眼:为此征的典型表现,用手触摸眼球时可感到有“猫喘”样震颤。突眼可发生于病变同侧或对侧,也可发生于双侧; 2. 血管杂音:几乎每个病人均有此征,难以忍受,可听到颅内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与搏动一致,夜间或垂头时加重,压迫同侧颈内动脉时杂音减轻或消失; 3. 结合膜水肿和充血:因海绵窦内压力增高、眼静脉回流不畅所致; 4. 眼外肌麻痹:眶内容物增加(充血和水肿)使外展神经、动眼神经麻痹引起; 5. 视力减退:由于眼静脉充血水肿,球后缺血缺氧所致; 6. 头痛; 7. 出血:汇入海绵窦的 静脉受阻而扩张,可发生破裂出血,多为鼻出血,有的发生大量鼻出血,甚至可以死亡。 059.颈内动脉-海绵窦漏如何分型? 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外伤性最多,约占全部病例的 80%,多为高流量型,在脑血管造影时海绵窦充盈早且快,颈内动脉远端分支充盈不佳或不充盈。此种病症症状严重,发展迅速。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多为低流量型、临床症状较轻。根据脑血管造影所见到的颈内动脉和海绵窦间的沟通情况,将其分为四型: A 型:颈内动脉与海绵窦直接相通; B 型:颈内动脉通过它的脑膜支与海绵窦相通; C 型:颈外动脉通过它的脑膜支与海绵窦相通; D 型: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都通过各自的脑膜支与海绵窦相通。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多为 A 型,自愈机会较少,必须做适当的治疗。 060.颈内动脉-海绵窦漏的治疗目的和方法各有哪些? 颈内动脉-海绵窦漏的治疗目的是: 1.保护视力; 2.消除血管内杂音; 3.使突眼回缩; 4.防止脑缺血; 5.防止鼻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有少部分人可以自愈,但绝大多数病人需用手术方法治疗: 1. 颈动脉结扎术:方法简单但效果不可靠,且可造成脑缺血; 2. 孤立术:结扎颈部的颈内动脉及颅内眼动脉近侧颈内动脉。上述两种方法尽量少用,一旦应用此种术式将给需血管内治疗带来麻烦; 3. 血管内栓塞术:尤其是近10年来开展微导管技术,对此病的治疗方法既简单有疗效可靠。 061.简述外伤性颅内动脉瘤的分类。 1.真性动脉瘤:动脉壁受到部分损伤使动脉壁软弱、膨出而成为动脉瘤称为真性动脉瘤。动脉瘤壁仍由动脉壁成分构成(内外膜间为弹 力层)。发生原因为穿透伤时只损伤部分动脉壁,或由于受伤时动脉突然扭曲折断,伤及内膜、内弹力层或中层,以后膨出为动脉瘤; 2.假性动脉瘤:动脉壁全层均被损伤,动脉周围形成血肿。血肿的外层机化,内有血液与动脉相通,瘤壁中无动脉壁成分,称为假性动脉瘤; 3.混合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破裂,瘤旁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相通,即成为混合性动脉瘤。 062.简述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效果的因素。 1.意识状态:意识障碍越重则手术效果越差,反之亦然; 2.手术时机:在脑疝或严重脑受压发生前清除血肿或减轻压迫,对抢救生命,减轻残废至关重要,故认为超早期(6 小时-7 小时)手术效果好; 3.血肿部位与大小:血肿位于脑内深部或内囊区效果较差,位于脑浅部或外囊部位效果较好; 4.其他:有高血压病史较正常者效果差、年龄较大较年龄较小差、有心肺合并症、糖尿病者效果差、术前出现消化道出血者手术危险性大。 063.高血压脑桥出血有何临床表现?角膜与吞咽反射消失为何说明病情危重? 临床表现:①突然昏迷、②两侧瞳孔缩小如针尖,③眼球分离、双侧外展神经瘫,④有时出现一侧外展神经或面神经核性瘫的交叉性瘫,其死亡率很高。 因为角膜反射的中枢在脑桥,吞咽反射的中枢在延髓,所以这两种反射的消失除大脑皮层超限抑制外,均标志昏迷极深、损伤严重、脑干功能严重障碍;脑干是呼吸、循环中枢所在,故说明病情危重。 064.简述根据细菌感染来源脑脓肿的分类。 1.耳源性脑脓肿: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所致,多位于颞叶和小脑; 2.血源性脑脓肿:多由身体其他部位并发各种脓毒血症经血行播散所致; 3.外伤性脑脓肿:多继发于开放性颅脑伤,尤以初步手术清创不彻底或异物碎骨片带入颅内所致; 4.鼻源性脑脓肿:由临 近副鼻窦化脓性感染所致,临床很少见; 5.隐源性脑脓肿:其原发感染灶不明显或隐蔽,原因可能是原发感染灶较轻,机体抵抗力强或 经用抗生素治疗已控制感染,但脑实质内尚有细菌潜伏,当机体抵抗力较弱时,脑内潜伏病灶逐渐发展为脓肿。 065.简述脑脓肿的鉴别诊断。 1. 化脓性脑膜炎:此病起病较急、头痛剧烈、发高热、脉速、脑膜刺激征明显,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不明显; 2. 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脓肿:多并发脑脓肿,很少单独存在。常在脑脓肿手术时发现; 3. 静脉窦感染性血栓形成:系由菌栓间歇脱落进入血循环,感染性血栓沿静脉窦扩散,常表现为周期性脓毒血症; 4. 耳源性脑积水:常伴有耳部炎症疾病,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但全身感染症状较轻,无神经局灶性症状; 5. 化脓性迷路炎:系由化脓性中耳炎所致,病人头痛较轻耳呕吐和眩晕症状较明显; 6. 脑肿瘤:一般无原发感染病灶的症状,病情较缓慢,脑脊液细胞数多正常。 以上各症同脑脓肿之鉴别虽有多种手段,但 CT 和 MRI 扫描是必不可少的。 066.脑脓肿切除术的适应证有哪些? 1.脓肿包膜要形成完好,位置不深且在非重要功能区; 2.反复穿刺脓肿未能好转或治愈的脑脓肿,特别是小脑脓肿应及时切除; 3.多房或多发性脑脓肿; 4.外伤性脑脓肿含有异物和碎骨片; 5.脑脓肿破溃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应急症切除; 6.脑疝病人急症钻颅抽脓不多,应切除脓肿并去骨瓣减压; 7.开颅探查时发现为脑脓肿; 8.脑脓肿切除术后经严格抗炎治疗后又有脓肿复发。 067.简述脑囊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出现高颅压的原因有哪些? 临床表现: 1.癫痫发作:发生率达 80%,多为大发作; 2.脑膜刺激征:由于囊虫破溃或代谢产物刺激致化学性脑膜炎; 3.颅内压增高症: 头痛、恶心、呕吐; 4.脑病灶症状:以病变部位不同而异; 5.精神症状:见于弥散型脑囊虫病人。 高颅压出现原因: 1.脑内弥散型囊虫结节可致严重脑水肿; 2.脑室内囊虫阻塞室间孔、导水管或正中孔等影响脑脊液循环; 3.葡萄状虫体阻塞脑底池,引起脑池蛛网膜炎、粘连、致交通性脑积水。 068.简述脑室内囊虫感染的途径。 食用未经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经胃进入肠道发育成绦虫;由于呕吐或肠道逆蠕动,使绦虫妊娠节片和虫卵反流至胃,经胃液消化成六钩蚴再入肠;使用带有绦虫卵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虫卵在胃内经消化成六钩蚴入肠。肠中六钩蚴钻入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再经颅内动脉进颅,经脉络膜前动脉或脉络膜后动脉(来自大脑后动脉),再经脑室脉络丛进入脑室发育成囊虫,因脑室内间隙较大,故脑室内囊虫发育较大。 069.脑囊虫病应注意同哪些疾病相鉴别?鉴别要点是什么? 1. 特发性癫痫:皮下结节、大便节片、虫卵有无,血、脑脊液囊虫补体结合试验可以鉴别; 2. 蛛网膜炎:因脑脊液常规、生化都有轻度 炎性改变,但血、脑脊液囊虫补体结合试验及颅脑 CT 可用鉴别; 3. 颅内肿瘤:因均有高颅压征。但皮下结节、大便节片、虫卵及颅脑 CT 可以鉴别; 4. 精神病:因精神刺激发病、无高颅压、皮下结节、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阴性可以鉴别; 5. 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病史、发热、血沉较快、消瘦、脑脊液糖、氯化物低可以鉴别。 070.简述帕金森氏病的临床诊断。 症状明显者诊断不难,根据典型症状:震颤、强直、运动减少、“面具脸”、“慌张步态”,躯干俯屈及行走时上肢无前后摆动等,不致发生误诊。但在早期(特别是未出现明显震颤)的病人诊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凡是中年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逐渐起病的动作缓慢、表情淡漠、肌张力增高及行走时上肢的前后摆动减少或消失者,则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071.帕金森氏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是什么? 手术适应证 : 1 .年龄<70 岁,一般情况良好; 2. 症状逐渐加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继续接受治疗; 3. 症状分布为一侧或双侧均有症状 而其中一侧较重。 禁忌证: 1 .年龄>70 岁以上的衰老病人; 2. 较重的心肾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关节挛缩和长期卧床; 3. 病情进展迅速,出现精神错乱,发音不能和明显的智力减退。不能配合或不能耐受手术。 072.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各有哪些? 并发症: 1.局部出血:是立体定向手术危险的主要根源; 2.语言障碍:表现为音量减小、构音障碍和失语征三种形式; 3.精神障碍:有智力低下,计算、记忆力障碍以及失眠症等; 4.运动障碍:有不使用对侧肢体或平衡障碍,多动症等病症。 预防措施: 1.提高毁损灶位置的准确度; 2.防止术后局部出血; 3.在主侧半球手术时尽可能减小毁损灶的大小; 4.尽可能不要毁损腹外侧核(VL)的后上部分; 5.手术时要做好各种监护; 6.根据手术对各种症状的疗效,选择适合的病人。 073.简述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优点及适应证。 近几年来,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是继丘脑毁损术后又一种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新术式。该术式可有效的解除帕金森氏病的运动减少和运动过多的症状,尤其是采用立体定向和微电极记录技术可使靶点定位更加精确,并能在苍白球中央与视通路或内囊之间造成一个较大的毁损灶,使患者得到一个更加理想的功能改善,而且不产生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和其他危险性。 适应证:帕金森氏病伴有运动不能、关闭状态、步态僵硬、运动迟缓、肌张力障碍、震颤和强直及姿势异常。 074.简述痉挛性斜颈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 手术方式: 1.受累肌肉切断术或切除术; 2.周围神经切断术; 3.立体定向术:毁损富雷尔氏区(Forel-H)和丘脑腹外侧核前部效果较为满意; 4.慢性电刺激疗法:国外应用慢性脊髓刺激和丘脑刺激可获得暂时性效果。 手术适应证: 1.轻型或中型,无精神性致病因素,经药物治疗半年无效时,施行手术治疗; 2.轻型或中型,精神因素明显,经精神科及药物治疗半年无效时,施行手术,但疗效较差; 3.重型病例,如痉挛范围限于颈部,直接施行上述颈部或脑部手术。如痉挛范围已延及颈部以外,可能属于一种影响范围较广的肌张力不全症,可试用丘脑毁损术。 075.癫痫大发作同癔症发作如何鉴别? 1.诱因:癫痫大发作诱因不明显,而癔症发作多因情绪变化、精神刺激而诱发; 2.尿失禁、舌咬伤:癫痫发作多见,癔症则无; 3.发作持续时间:癫痫为数妙或数分钟,癔症多为 10 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4.瞳孔变化:癫痫有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而癔症者瞳孔正常; 5.暗示疗法:癫痫发作无效,而癔症有效; 6.脑电图表现:癫痫大发作者脑电图多有棘波发放,而癔症发作者脑电图正常。 076.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哪些? 1.脑皮质切除术:指皮质癫痫病灶切除术。致痫灶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2.颞叶切除术; 3.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回切除术; 4.大脑半球切除术; 5.胼胝体切开术; 6.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 7.脑立体定向手术,如选择性核团毁损术; 8.慢性小脑电刺激术和迷走神经刺激术; 9.γ-刀或×-刀治疗癫痫; 10.脑内移植治疗法,先行致痫灶切除术后再行胎脑组织移植。 077.简述阿米妥(Wada)试验的做法及意义。 一般先从产痫灶侧开始。导管置入该侧颈内动脉后,快速注射 75mg-125mg 阿米妥,同时请病人讲述眼前物品的名称,读出短句,记忆并回答问题。上肢一过性瘫痪是一侧半球麻醉的证据。20分钟后,重复进行对侧试验,不能命名常可标志语言中枢的定侧。语言功能恢复而记忆功能错误的现象标志着对侧颞叶不能单独保持完整的记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行前颞叶切除术必须保留海马。 078.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哪些? 1. 异位的动脉或静脉、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对三叉神经根的压迫、扭转; 2. 脑桥小脑角或半月节部位的肿瘤,前者多为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其次为三叉神经纤维瘤、颈静脉孔神经鞘瘤、血管性肿瘤等;后者为半月节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麦氏窝脑膜瘤等; 3. 蛛网膜炎所致粘连增厚; 4. 颅骨畸形,包括环枕畸形; 5. 颅骨肿瘤、纤维机构不良; 6. 鼻咽癌颅内转移; 7. 多发性硬化。 079.三叉神经痛同哪些病症鉴别?请略加叙述。 1.牙痛:多为局限于牙龈部的持续性痛; 2偏头痛:疼痛区超出三叉神经支配 范围,多有视力障碍、呕吐,持续半天-2 天; 3舌咽神经痛; 4蝶腭神经痛; 5面部神经痛 6副鼻窦炎:为鼻窦区持续性痛,并有压痛,可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为持 续性眼区痛,伴球结膜充血及眼压增高; 7颞颌关节炎:关节区持续性痛、压痛、关节活动障碍; 8三叉神经炎: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和副鼻窦炎后,呈持续性痛; 9青光眼 7.脑桥小脑肿瘤; 8.肿瘤侵犯颅底,见于鼻咽癌; 10.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 080.简述三叉神经第三支酒精封闭术的实施方法。 患者侧卧,患侧向上,取颧弓中点下 1cm 为穿刺点,消毒后局麻,用腰穿针垂直进针达翼板后再调整方向,向后上方倾斜 10 度左右,深入约 5cm 刺及卵圆孔处神经时即有发作样疼痛,抽吸无血,无脑脊液后先注入 1%的普鲁卡因 0.3ml,支配区痛觉消失后再注入无水酒精 0.5ml,拔针、无菌棉球覆盖固定。穿刺方向偏前则耳前方疼痛,示刺及耳颞神经,偏后则可刺及耳咽管致耳深部疼痛,均需调整方向; 刺入耳咽管注入酒精可致中耳炎;穿刺方向不正确且过深可致咽壁麻痹,偶致眼外肌麻痹;如酒精注入颅内蛛网膜下腔,可致头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第 7、8 对颅神经麻痹。故一定回抽无脑脊液或血时,方可注入酒精、注药中有反应立即停止;注入酒精量过大也 有一定风险。 081.简述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法。 1.周围支撕脱术:撕脱眶上、眶下或下牙槽神经; 2.颞部硬膜外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Frazier 术); 3.颞部硬膜内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颞瓣硬膜内进入,切开半月节表面硬膜及固有硬膜,切断感觉根外 2/3; 4.三叉神经感觉根减压术:颞下硬膜外入路,打开 Mekel 氏囊,夹闭岩上窦,使半月节及感觉根充分减压; 5.经后颅窝旁正中入路:牵开小脑半球,暴露并切断感觉根外 3/4; 6.延髓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后正中入路于囟门部做深 3mm、长 4mm 切口; 7.小切口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耳后直切口,牵开小脑,显露并分离三叉神经根表面之血管,将压迫之血管移开或于血管、神经间隔置自体或人造膜片。 082.枕大孔区畸形包括哪些内容。简述常用的辅助检查。 枕大孔区畸形主要指: 1.颅底陷入; 2.扁平颅底; 3.环枕融合; 4.环枢椎脱位; 5.小脑扁桃体疝; 6.颈椎分节不全。 以上几种畸形也可单独发生,也可两种或三种畸形同时发生。 常用辅助检查方法: 1.颅颈部 X 线检查:颅底陷入症在 X 线照片上可见到枕骨大孔边缘内翻,枢椎齿状突上移,在断层片上更清楚。最常用的有钱博伦氏线(ckamkerlain); 2.颅颈部 CT 扫描检查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不仅可了解骨质畸形程度和类型,还可了解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脑干受压情况。 083.何谓 Chiari 畸形?可将其分为哪几型?MRI 对其诊治有何价值? Chiari 畸形是指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Chiari 将其分为四型: Ⅰ型:小脑扁桃体以及小脑蚓部疝入椎管内,但第四脑室保持在枕骨大孔以上; Ⅱ型:第四脑室疝入椎管内; Ⅲ型:在Ⅰ或Ⅱ型的基础上合并脊柱裂、脊膜膨出; Ⅳ型:小脑发育不全,但不疝入椎管内。 MRI 对该畸形的诊断进展有重要价值。 1.MRI 是 Chiari 畸形诊断的重要可靠手段; 2.MRI 可清楚的观察后颅窝的大小、脑脊液流向和流速及 小脑扁桃体的搏动情况,为研究 Chiari 畸形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版方法; 3.MRI 对合并脊髓空洞症的 Chiari 畸形术后疗效可作出影像学判断。 084.简述脊髓空洞症分流术的具体方法。 术中在咬开椎板后,要保护好脊髓蛛网膜,使其保持完好。用 5 号针头在脊髓后正中沟或脊髓最薄处穿刺,抽出液体后再用显微探子扩张穿刺孔道,而后置入直径 1.5mm 带侧孔的软硅胶管。空洞腔内外各置硅胶管约 2cm 长。腔外管长要超过硬脊膜切口,将硅胶管固定在 软脊膜和蛛网膜上并放入蛛网膜下腔;充分止血完成后,缝合硬脊膜。为保证硅胶管外端固定在蛛网膜上并置于蛛网膜下腔,应在显微镜下操作。 085.脑室-心房分流术的并发症有哪些? 1.早期并发症:(1)气栓塞;(2)脑室内出血;(3)局部切口感染;(4)皮肤压迫坏死:多见于分流管阀门处;(5)阀门失灵:引流过多或过少;(6)硬膜下血肿:引流过速颅压过低所致; 2.晚期并发症:(1)分流管心脏端阻塞:管周血栓或结缔组织包绕所致;(2)分流管脑室端阻塞;(3)分流管接头脱节;(4)腔静 脉血栓形成:腔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可致死亡;(5)感染:为最危险并常可引起死亡的并发症,因感染发生于脑室-血管系统,故可引起 慢性败血症;(6)心脏填塞症:少见由于分流管心脏端于心脏收缩时,心壁受管端慢性压迫,造成心房壁溃疡穿孔,脑脊液流入心房所 致。 086.简述脊髓损伤常见的几种形式。 1.屈曲性损伤:常见于高处坠落伤,足或臀部着地,引起胸腰交界处过度屈曲所致; 2.伸展性损伤:跌倒或跳水时致头颈部过度仰时,宜造成齿状突骨折、环椎后脱位,其相应节段的脊髓损伤; 3.扭转性损伤:脊柱遭受暴力屈曲同时侧弯并扭曲,造成锥体侧方及前方压缩性骨折后方脱位伴有脊髓损伤; 4.纵轴性损伤:坠落使暴力由头顶沿脊柱纵轴方向传递,引起锥体脱位,关节突骨折,椎板塌陷造成脊髓损伤。 087.脊髓损伤如何分类? 脊髓损伤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两种。 1.根据损伤的病理类型分为:(1)脊髓震荡:主要表现为脊髓受伤后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暂时 性横贯性脊髓功能障碍,但可在伤后 24-40 小时内迅速恢复,病理检查无器质性损害;(2)脊髓挫裂伤:程度不一,表现各异。在急 性期,脊髓直接损伤处肿胀、出血。严重者可出现中心出血坏死,坏死组织可由巨噬细胞吞噬清除随后成纤维细胞增生,产生广泛的疤痕组织替代坏死的脊髓组织;(3)脊髓受压:有骨性压迫;椎管内硬膜外或硬膜内血肿压迫;脊髓本身水肿或肿胀等; 2.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分:(1)完全性损伤;(2)不完全性损伤; 3.根据脊髓损伤的部位分:颈、胸、腰、骶段损伤。 088.简述脊髓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1.脊髓休克:在受伤平面以下立即发生完全性迟缓性瘫痪,各种反射、感觉、括约肌功能都消失的一种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完全性损伤后自损伤平面以下的各种感觉均消失; 3.运动功能障碍:横贯性损伤者,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4.反射活动:在脊髓休克期过后,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腱反射由消失到渐渐变为亢进,肌张力由迟缓转为痉挛; 5.膀胱功能:在脊髓休克期表现为无张力性神经原性膀胱和间歇性尿失禁。但脊髓恢复到反射出现时,受到刺激可产生不自主排尿,晚期表现为挛缩性神经原性膀胱; 6.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1)阴茎异常勃起;(2)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Horner);(3)内脏功能紊乱;(4) 立毛肌及出汗反应;(5)血压下降。 089.简述脊髓损伤的辅助诊断。 1.脑脊液动力学及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及压颈试验,可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通畅,脑脊液是否为血性,脑脊液中细胞数及糖、蛋白、氯化物的情况; 2.脊髓造影: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的程度及部位,可发现骨折处及椎间盘是否突出压迫等; 3.CT 扫描检查:明确脊髓是否受压以及受压程度,对骨折和椎管狭窄的情况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4.磁共振扫描检查:能显示脊髓受压,椎间盘损伤、髓内损伤和椎管内出血的情况要优于 CT。 090.简述脊髓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总的原则是有利于稳定及保持脊柱的对位,缓解伤员的反应,促进康复。 1.脱水治疗:常用甘露醇、速尿等以消除脊髓损伤性水肿; 2. 低温治疗:可减低神经组织中酶的活性,降低神经元的代谢率及耗氧量,达到治疗目的; 3.激素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消炎脱水作用; 4.抗纤维蛋白溶酶制剂:如止血环酸、抗血纤溶芳酸等; 5.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氧分压,改善脊髓功能; 6.抗5 羟色胺制剂: 7.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 8.左旋多巴治疗; 9.康复治疗; 10.辅以体疗、理疗、轮椅活动等。 091.颈椎病临床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何表现? 1.颈型:主要表现为颈椎局部不适,活动受限,头、肩部反射性疼痛等颈椎病早期症状;2.神经根型:系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出现根性神经痛,可放射到肩、臂、前臂、 手指及前胸; 3.脊髓型:以锥体束障碍为主,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沉重、肌张力增高、肌力 减退、出现 病理反射,也可出现踝阵挛,严重者可以产生不完全性截瘫; 4.椎动脉型:表现为头部活动时突然出现眩晕发作,甚至是昏 厥;平时可有头痛、头晕、 耳鸣、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 5.交感神经型:此型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不适等特征; 6.其他类型:如骨赘压迫食道或刺激食道引起吞咽困难等。 092.颈椎病的手术指征与禁忌证各有哪些? 各型颈椎病的手术指征: 1.颈型:原则上不行手术治疗; 2.有下列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1)非手术治疗 4 个月以上无效者;(2) 有进行性肌肉萎缩及剧烈疼痛;(3)经非手术治疗但症状反复发作; 3.脊髓型:有下列症状者可手术治疗:(1)有急性进行性脊髓损害症状者;(2)脊髓损害症状轻但非手术治疗无效者;(3)颈脊髓受压两年以上,症状进行性加重或突然加重;4.椎动脉型:(1)颈性眩晕,有猝倒症状;(2)经椎动脉造影证实; 5.交感型: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非手术治疗无效; 6.骨赘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手术禁忌症:1.年老体弱,有严重内脏疾病;2.病程过长,肌肉萎缩广泛,估计术后不能恢复;3.严重神经衰弱或精神病。 093.简述椎管内肿瘤的脊柱 X 线平片可能有的骨质变化。 1.椎弓根变形和骨质破坏:椎弓根内缘因受压、骨质吸收,变形和呈弧形,多为对称性出现,个别为椎弓根完全破坏吸收; 2.椎弓根间距变宽:由于肿瘤压迫,椎弓根内缘骨质被吸收、变平、间距增大; 3.锥体后缘骨质凹陷:由于压迫椎体后缘吸收凹陷,而椎间盘因有纤维软骨保护变化不大; 4.椎间孔扩大:如肿瘤经椎间孔向椎管内外生长,则椎间孔扩大,见于斜位片上; 5.椎旁软组织肿块:多为脊神经纤维瘤,位于胸段偏右侧者易发现; 6.肿瘤钙化:仅见于少数脊膜瘤或血管网状细胞瘤; 7.脊椎生理弯曲度的改变:可见生理曲度消失或侧屈畸形,见于脊柱结核、椎间盘脱出等症。 094.脊髓髓内、髓外,硬脊膜下及外占位性病变在脊髓碘油造影上如何鉴别? 1.梗阻段形态:髓内占位呈大杯口或梭形;髓外硬膜下呈杯口状;硬膜外呈毛刷状; 2.梗阻端蛛网膜下腔横径:髓内占位大于正常;髓外硬膜下占位也大于正常,硬膜外占位则小于正常; 3.脊髓移位:髓内占位影像上无脊髓移位;髓外硬膜下占位病变和硬膜外占位病变时都可见有脊髓移位。故脊髓碘油造影时,一定照正侧位片,缺一不可。尽管 MRI 对椎管内肿瘤是最佳检查手段,但在广大基层、经济条件差的地区,脊髓造影仍属可取良法。 095.什么叫脊髓压迫症?简述其常见的病因。 脊髓因遭受各种原因的压迫而发生功能障碍叫脊髓压迫征。它是一种具有占位特征的椎管内病变,有明显的进展性临床表现。 常见的病因有: 1.肿瘤:包括髓内胶质瘤、脊膜瘤、脊髓血管及脊髓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的肿瘤以及来源于其他脏器的转移瘤等; 2.炎症:脓肿及各种炎性肉芽肿等; 3.损伤:各种损伤造成的骨片、血肿压迫等; 4.脊髓血管畸形:除脊髓受到畸形血管压迫外各种脊髓血管病变可导致脊髓缺血性损害; 5.椎间盘脱出:可同时有 1 个以上椎间盘脱出,造成脊髓压迫; 6.其他:如枕大孔区畸形、脊髓脊膜膨出、肥大性脊椎炎等压迫脊髓。 096.简述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病因是脊髓动静脉畸形(AVM),脊髓前动脉瘤也常见,肿瘤也可导致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他原因如脊髓空洞症、全身性红 斑狼疮、血液病等。 临床表现: 1.突然发生严重的腰背部疼痛,是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性症状,多见于出血平面的相应节段,可向下肢或肋间放射,偶尔也有向腹部放射而酷似急腹症; 2.出血后导致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出血进入颅内常伴有头痛、可伴有精神、意识改变及癫痫发作等。 097.简述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分型。 脊髓血管畸形(AVM)常见有四种类型: 1.硬脊膜 AVM:中年男性多见,胸腰段多发为其特点。多以疼痛起病,也有以运动感觉障碍起病者; 2.髓内 AVM:平均发病年龄在 30 岁左右,好发于胸腰段。急性亚急性起病多见,其突出症状为脊髓功能障碍; 3.幼稚型 AVM:好发于青少年,以胸腰段多见,脊髓功能障碍可突发性或渐进性; 4.髓周动静脉瘘(AVF):20 岁青年多见,病变部位多位于圆锥马尾,多以疼痛起病,缓慢进展。 098.脊髓血管畸形有哪些辅助检查?各有何有缺点?目前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需借助于椎管造影、脊髓 MRI 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椎管造影仅能显示脊髓表面畸形血管的位置和范围,不能区别病变的确切类型及位于髓外或髓内。MRI 可显示病变血管特征性的低信号流空现象及血管畸形所致的脊髓实质的病理性信号改变,但不能明确病灶的类型和确切位置。数字减影造影(DSA)能明确显示病灶的准确部位、范围、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血液动力学 改变,是本病最主要的诊断方法。目前认为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微导管血管内治疗,其次为纤维外科手术切除。(责任编辑:leng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