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鼻漏或耳漏液是否为脑脊液漏
1. 下列特点支持脑脊液:
A.漏液向水一样清亮(感染或混有血液除外)
B.漏液没有导致鼻内或外表皮脱落
C.病人描述鼻漏液有咸味
D.收集漏液含糖量高(尽管其中含大量粘液,用尿糖检测条检测仍可阳性),收集后马上检测,以减少发酵.正常脑脊液含糖>30mg%(脑膜炎时常降低),而泪水和粘液含糖常<5mg%.阴性基本可排除脑脊液(脑脊液糖分过少的病人除外),但假阳性率为45-75%20(1638页)
E.β2-转铁蛋白:脑脊液中含有,而泪液、唾液、鼻腔分泌物和血清中没有(新生儿和肝
病患者除外21,22).其他只是在眼的玻璃体液中含有β2转铁蛋白.可用蛋白电泳检测,取0.5ml漏液放入消毒容器,用干冰包裹,送有条件的实验室检查.
F.圆形征:怀疑脑脊液漏而漏液又被血染,让漏液滴在亚麻布(床单或枕套)上,可见一圆形血迹,其周围有更大范围的无色湿痕,则提示为脑脊液(所谓的双圆征或晕圈征),这是一种老的但不可靠的征象.
2. 放射学表现为CT或X线平片显示颅内积气.
3. 脑池造影:鞘内注射放射性核素后拍闪烁图,或注射造影剂后行CT扫描(见下).
4. 约5%脑脊液漏伴有嗅觉丧失.
5. 颅底手术后(尤其是侵及岩大浅神经者)可有假性脑脊液鼻漏,这可能是由于手术侧鼻粘膜自主性调节障碍引起分泌过多13.常伴有鼻塞、同侧无泪、偶有面色潮红.
确定漏口部位
90%情况下,不需用水溶性造影剂CT脑池造影(WS-CTC)确定漏口(见下)
1. CT:可排除脑积水和引起阻塞的肿瘤,包括从前颅窝到蝶鞍的薄层冠扫
A.非增强(可任选):以显示骨窗结构
B.增强:漏口临近的脑实质有异常增强(可能是由于炎症所致)
2. 水溶性造影剂CT脑池造影:(见下)
3. 颅骨X线平片(阳性率仅21%)
4. 较老的化验检查(已不使用):
A.多方向X线断层拍片:阳性率53%,外伤性漏效果较好
B.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RNC):可显示漏液太慢或太小而WS-CTC不能显示的漏口.已有多种放射性物质用于此行检查,包括:放射性碘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RIHSA)14,23和500μCi的铟111(In)-DPTA.用棉拭子做上标记塞满鼻腔(鼻腔顶的前部、后部、蝶筛隐窝、中鼻道及鼻腔底部后方),确定其位置,腰穿鞘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从侧位、前后及后位进行扫描.注射In111-DTPA后马上扫描一次,4小时后再扫描一次,并抽0.5ml血(检测血清的放射活性),然后取出棉拭子,分别进行检测放射活性与血清相比,比率≤1.3为正常,比率>1.3提示为脑脊液漏.如果没有发现漏口,则重新塞鼻,第二天早晨再次检查.
脑脊液漏入额窦会流入中鼻甲前方的鼻咽部,这与筛板漏不同.RNC检查漏口部位阳性率为50%.注药数小时后,由于放射性物质可吸收入血,聚集在鼻甲粘膜腺体内沾染至棉拭子上,故检测结果有可能产生误导.病人体位改变也有可能使其他棉拭子受沾染.
C.鞘内染色分析:用靛胭脂或荧光素鞘内染色,有些有意义(见598页),很少或没有并发症(*亚甲蓝有神经毒性而不能使用,见598页).
5. MRI:对确定漏口部位无意义(见下).
水溶性造影剂CT脑池造影
可以选用,条件如下:
1. CT平扫(含冠扫)没发现漏口
2. 病人临床上存在脑脊液漏(有时没有活动性脑脊液漏的病人也发现了漏口)
3. 发现多处骨缺损时,为了确定哪一处有活动性脑脊液漏
4. CT平扫发现骨缺损而其临近脑组织没有相应的强化.
技术24
将22号腰穿针将碘海醇(iohexol)6-7ml(见554页,已代替6-7ml浓度为190-220mg/ml的甲泛葡胺)通过22号脊柱穿刺针注入腰部蛛网膜下腔(或C1-2穿刺注入5ml).病人以特伦德伦博格卧位(Trendelenburg)头低脚高70°颈部轻度俯曲3分钟,做CT时保持俯卧位,头过伸,冠状位扫描5mm/层,重叠3mm再扫(必要时1.5mm扫一层)。有时需刺激使脑脊液漏时扫描(冠扫时俯卧位(额部仰起)或以能使脑脊液漏出的体位,鞘内注入生理盐水(需用Harvard泵)18…)。
观察气窦内有无造影剂。CT显示明显的骨不连而没有造影剂外渗,说明其可能不是漏口(骨不连为CT部分容积效应所致的伪影)。
MRI
MRI对确定漏口部位几乎无帮助,但在除外后颅窝占位、肿瘤和空蝶鞍方面优于CT。CT和MRI都可排除脑积水。
治疗
外伤后急性期只需观察,多数患者漏可自行停止。
预防性应用抗菌素:有争议。应用抗菌素或不用,其脑膜炎发病率无差异25,而且用抗菌素后可能导致耐药菌群的产生,所以应避免使用。 (责任编辑:leng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