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学 六、健康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P1 是研究健康相关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探索其动因和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为健康教育策略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服务于人们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需要。 健康行为学不同于行为医学,并不重在特定疾病的行为表现及其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它强调与的发生发展有关的行为问题,着眼于通过解决这些行为问题来普遍地维护和增进健康。 七、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和特点P66 指以社会团体作为行为主体的各种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团体的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特点:行为后果影响大(影响的人群数量以及动力持久性行为的规范性大;可能为周围团体树立样板,发挥示范作用,形成社会风尚,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影响大)、团体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后果影响大原因是团体拥有一定资源,产生极大能量效益或破坏作用)、团体健康相关行为有其特有的规律(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全体成员积极支持与参与;伴随行为发生,是一定的资源有计划地投入与利用;过程处于严密控制之下,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和调节,并有意识地进行评价;社会给予更多的注意;有一定的惯性,起动与停止缓慢;有较个体为大的承受能力,多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改变团体行为复杂,但成功后效果显著) 八、健康相关行为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哪些:P46-65 1社会经济、人口和法律制度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经济发展(为人们提高健康谁知水平,采取促进健康的行为创造了物质条件;带来的丰富物质生活也导致一些不利健康的行为发生发展;带来的具体经济活动的变化导致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相应变化,并对健康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人口(人口密度大导致消费水平低缺乏适当资源,不能和不愿采取促进健康行为;人口密度大人均教育投资不足,人群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低,缺少健康知识,不利于采取促进健康行为;密度大拥挤带来失业,造成人们的心理紧张,推动生活信心,滋长对社会的不满和敌对情绪,行为取向朝酒毒越轨行为方向发展。正面影响是密度大地区人们的竞争与主动精神较强,产生人口聚集的积极效应,同时社会组织程度高,传播媒介效率高,便于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法规(对我国人民采取促进健康行为维护和提高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制度 2社会文化影响: 社会思想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发挥重要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认知过程作用于个体的意识倾向,进而影响需要动机和行为,健康教育不但要传播健康信息,也要提倡进步乐观的思想意识,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社会道德(道德对行为的约束范围比法规制度广,作用程度比风俗习惯强,有极大的影响,在健康知识的基础上的强有力的道德舆论是促使人们采取促进健康行为的巨大力量,健康教育必须重视社会的力量,应推动道德的进步,积极运用道德借古讽今来影响人们的健康认知,促使人们的行为有利于健康)、 宗教(宗教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规教义与礼拜仪式与社会道德相结合,有助于人们采取促进健康行为;给人以精神寄托,是消极的,对其采取求医行为不不利;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命价值观有强烈的影响;宗教经历代统治阶级加以改造,是保守反科学的,妨碍信徒接受科学的健康信息,限制人们形成和建立新的促进健康行为)、 风俗习惯(具有广泛地域约束稳定性,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含大量有利于健康的成分,但部分因时代的局限是不利于健康的,因此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移风易俗,尊重和弘扬有利习俗,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不利习俗,功能模拟方法去旧俗立新俗、创造新习俗、传播健康信息,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淡化陈规陋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育(教育通过传播知识活动,增进教育对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接受理解应用健康信息与保健设施的能力;直接为教育对象提供健康信息;通过传播社会行为规范,使教育对象了解掌握与健康相关行为有关的法规制度、道德标准等。学校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健康教育有借鉴意义)、 大众传播(直接提供大量的健康信息、传播与行为有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行为榜样、对人群的行为造成舆论压力,对行为后果提供舆论监督,是健康教育工作最有力的工具,因此要有效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来普遍地增进社会成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促进人们采取并巩固促进健康的行为并将其纳入 入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社会作用,实现健康教育目标) 3家庭影响: 4自然环境:(体现在风俗习惯、与人类行为有关的可得资源、居民的性格特点) 综合模式:影响因素分为来自行为者自身和来自环境,后者分微观和达观环境因素。健康教育通过控制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于对象个体揆情度理以,最终促使其放弃或减少危害健康行为,形成建立和巩固促进健康行为。 3◆十四、健康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P6 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可行性、可重复性、知识性与功利性原则 主要方法: 1研究设计方法、 2收集资料的方法: 调查方法:根据事实发生的时间分现况调查(描述性调查)、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二者分析性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相对数量分普查法、抽样法(从总体抽样本,用样本推论总体)、案例法(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定典型观察单位,可作为普查和抽查的补充,但不能推论总体);根据对工具和方法的选择分访谈法、问卷法信访法、测量法生理指标测定。 非调查方法:实验法(实验室研究、现场实验)、观察法(参与、非参与观察)、文献分析、模拟与对策法 3整理分析方法(责任编辑:leng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