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控制专业 主任医师 (一)必备条件(省级、设区市级要求5条,县级要求4条) 1、在全面掌握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知识基础上,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及应用学知识;并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钻研。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工作实践或科学研究。 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及计算机运用能力。 3、能组织传染病监测,并对重点传染病作出预测预报。 4、能制定本地区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进行评价,完成总结。 5、具有协助上级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选择条件(省级、设区市级要求8条,县级要求6条) 1、具有组织疾病控制工作实施、评价和总结的能力。 2、熟悉各种常见传染病和重点传染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原则。 3、对常见的疾病防治、计划免疫、紧急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病能提出处理原则和防治方案。 4、具有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疫情、食物中毒或有害毒物泄漏等)的现场调查和紧急处理能力。 5、有组织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群体病的高质量调查及有效处理的能力。 6、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一定的专长。 7、能掌握和解决流行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技术难点。 8、掌握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卫生统计技能, 9、具有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 10、具有对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并可承担较多的专题课讲座。 (三)工作质量 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主持现场调查,如常见传染病的疫情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理、传染病监测工作、疫情漏报或接种率调查。主持进行专题项目工作至少1项,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副主任医师 (一)必备条件(省级、设区市级要求5条,县级要求4条) 1、全面掌握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掌握常见和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防治理论、策略及措施。 2、了解各种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原则;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及应用学知识。 3、熟练掌握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处理原则;熟悉应用性研究设计方法、防制或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评估方法等。 4、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预防医学实践与科学研究。 5、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选择条件(省级、设区市级要求8条,县级要求6条) 1、能发现本地区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并独立完成监测、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判断和评价。 2、制订传染病和计划免疫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 3、对调查、监测取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正确综合与科学分析。 4、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疫情、食物中毒或有害毒物泄漏等)具有独立的现场调查和紧急处理能力。 5、能参与组织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协调实施并进行评价。 6、掌握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卫生统计技能。 7、对常见的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紧急疫情处理过程提出所需的微生物学、血清学、卫生学等检验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8、具有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技术管理的能力。 9、参与组织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10、具有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 (三)工作质量 担任本专业主管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并保证足够的时间深入基层和现场。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对常见传染病的疫情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传染病监测、疫情漏报或接种率调查等工作,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2份。 (责任编辑:leng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