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预防医学类专业专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主要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卫生检验专业专题报告两部分:
撰写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现场调查报告,是一种全面的总结形式,与科学论文相比,它可能不够精辟和深入,方法学方面不够严谨,但是更加全面。由于现场调查的题材千差万别,因此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也不尽相同。针对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可能侧重于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个案病例的调查,则可能侧重于对病例临床特征、检测结果的描述,以及逻辑推理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等。但不管是什么题材的调查报告,一些基本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现场调查报告可根据不同题材调查工作的要求,可侧重于其中的某些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完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括如下要素:
1.标题
2.前言(事件经过)
3.基本情况
4.核实诊断
5.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
6.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断、验证(分析流行病学)
7.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8.问题与建议
9.调查小结
10.落款
一、标题
“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地向读者展示所做工作的主要成果。标题应该简练、准确,可包括时间、地点及主要调查内容等要素,有时可省略时间、地点相关信息,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标题常常有所变化,如“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X的评价报告”、“XXXX调查”等。
二、前言(事件经过)
“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一般篇幅不宜太长,200-500字即可。“前言”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现场调查的由来与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调查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和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三、基本情况(背景)
“基本情况”是对事件发生地的背景信息进行描述;此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应可对调查和分析结论起到支持作用,应避免提供与主体内容毫无关联的信息。一般来说,基本情况可包括如下内容: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条件、人口构成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机构、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疾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该地区有关的预防接种情况等。应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本底情况,如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肠道传染病重点说明当地卫生状况,等。
四、核实诊断
针对传染病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首先要对疾病进行核实诊断,证实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因此,该部分主要对疾病的临床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展示。主要内容:
1.临床表现:描述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的分型及其特点。
2.辅助检查:各种临床辅助检查的结果。根据调查的病种,展示的辅助检查结果应各有侧重,如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可重点展示肺部X线检查及肺部通气指标,胃肠道传染病应重点展示大便标本检查结果等。
3.主要诊断依据:一般参考各法定传染病的国家诊断标准。如果疾病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如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应列出病例定义和分级定义。
如果是新发传染病,则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应为调查工作重点,以便弄清疾病的特征,为诊断、治疗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五、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
针对一起群体性传染病事件,应将事件的真实面貌完整呈现,即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主要内容:
1.疾病流行强度:总发病数目、发病率、死亡率和死亡率等信息,以及事件的波及范围及人群等信息。
2.疾病流行特征:即“三间”分布----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人群分布特征。
流行特点的描述,亦应有明确的目的,应可为下一步的病因推断(分析流行病学)相关工作所利用;如不能为分析流行病学服务,可不必事无巨细地展示所有资料信息。这一部分内容为调查报告的专业核心内容之一,应尽可能地用图表来表示,以求简单明了;在信息量较为丰富的情况下,应避免仅以大段文字来描述疾病的流行特征。另,图表制作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忌形式主义;图表制作时要简明扼要,应有序号、标题。制表要求重点突出、主谓分明、结构完整、有自明性;表内的标目排列要合理。
六、病因或流行因素的推断与验证(分析流行病学)
并非每一项调查均可以做分析流行病学的总结。如果调查设计与信息资料足以支持这一部分的分析,则该部分将是调查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病因或流行因素假设:综合临床信息、流行病学特征等内容,提出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设。与前面的描述性内容无关、缺乏依据的假设,是不科学合理的假设,只能使人对本次调查的结论提出怀疑。
2.验证假设:根据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以及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等指标,对病因假设进行验证。
3.传染来源与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的分析结论。除了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以外,逻辑推理思维也必不可少。
4.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病原学、免疫学检测结果,是确定病因的强有力的支持资料。
5.干预效应:如落实了干预措施,则干预效应可为病因推断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6.病因判断:病因判断的结论;支持本病因结论的理由;排除其它可能原因的理由,等等。
七、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流行病学调查、查因,是为了控制疾病而服务的;控制(干预)措施的落实,应与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开展。因此,完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包括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内容。要求如下:
1.描述各种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采取措施的时间、范围和对象等。
2.选择过程性指标进行描述,如疫苗接种率、传染源的隔离率等。
3.防制措施实施后,应对其防控效果作出评价,同时也是验证调查分析是否正确。如果效果不佳或发生续发病例,应说明原因,分析指出需要修正的控制措施。
4.已采取防制措施和即将采取防制措施分开描述。
八、问题与建议
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与教训,是提升调查工作意义的必需步骤。同时应提出针对性的工作建议,旨在减少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或为今后类似事件的调查提供指导意见。要求如下:
1.存在问题及教训: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卫生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对处理不当或效果有限的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总结经验:对疫情处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成功或关键措施进行介绍。
3.提出建议:综合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控制实践经验等内容,分析预测事件可能发展趋势,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包括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尚需采取的对策方法等建议,以及预防今后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建议。建议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九、调查小结
现场调查报告,是最为全面的一种业务总结形式。如果整个调查控制工作比较复杂,则报告内容可能冗长难读,因此可将主要结果与结论进行摘要小结,以方便参考。调查小结不一定是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篇幅宜短,可为几行文字或一个段落。调查小结的内容可包括: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最终结论、针对性建议等。
十、落款
报告的最后为“落款”,包括署名及日期。调查报告通常是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汇报,或向有关单位进行报告,因此其署名通常为直接负责本次调查的单位和主要流调、实验室检测、防制措施实施人员。
调查报告的末尾还应署上调查报告撰写的日期。
以上所列为调查报告的内容要素,并非调查报告固定提纲。调查报告的提纲,可以上述内容要素为依据,进行调整或修改;应根据调查目的及过程的不同,重点突出地展示调查成果。
一般情况下,包含事件经过、核实诊断、流行特征、病因分析、措施及效果、调查结论等几部分内容的调查报告,已属较为完善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撰写卫生检验专业专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卫生检验专业专题报告,是一种与实际检验工作相联系的总结(非综述),专题报告的题材可千差万别,可以是测定方法探讨、质量控制、调查结果的分析等方面,因此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不尽相同,其报告可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些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不管是什么题材的报告,一些基本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一般的卫生检验专题报告,包括如下要素:
1.标题
2.引言
3.所用材料与方法
4.测定结果
5.分析讨论
6.小结
7. 参考文献
8.落款
一、标题
标题是概括专题报告性质和内容的重要标志,是最先提供给读者的直接信息,标题要与内容相符,正确反映报告的主题与内容,能概括报告的主要内容。标题应该简明、具体、确切,可包括分析对象及主要分析研究内容等要素,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的专题报告”。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标题也常常有所变化。
二、引言
引言部分要介绍该专题报告分析对象的背景及依据、目的及意义等。引言不宜过长,点明主题即可。“引言”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专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引出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简述分析对象的性质、应用、健康影响等。
3.简述研究内容的现状。
三、所用材料与方法
所用材料与方法主要说明分析所用的材料、方法和分析的基本过程,应详细叙述分析的步骤或给出有关文献,给出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突出操作方法和步骤。主要内容:
1.仪器、试剂。仪器注明型号及生产厂家;一般试剂说明浓度,特殊试剂说明配制方法;标准物质应溯源。
2.实验条件,例如仪器参数设置、样品存放条件等。
3.分析操作方法。分析操作方法如属众所周知的,只要交待名称即可;如系较新的方法,则应说明出处并提供参考文献;如对某方法进行了改进,则要交待修改的内容;若系独创的新的方法,则应详细的介绍试剂的配置和操作的具体步骤。
四、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是论文的核心,结论与推论亦由实验结果导出。要实事求是,遵守全面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对实验数据任意增删、篡改。
测定结果采用文字、图、表并用的方式,说明与对照组比较的结果,也应告知意想不到的结果。要做到指标明确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文字描述言简意赅,图表设计正确合理。
测定结果的具体内容取决于专题报告的主体,不同类型专题报告的结果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主要内容可包括:
1.记录实验或现场观察的客观事实。
2.测定的数据。
3.取得的图像。
五、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专题报告的精华部分,是对引言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在讨论中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思考和科学推论,提高对测定结果的认识。不是每篇论文都要有讨论,若结果与讨论关系密切则可放在一起写,称结果与分析等。
分析讨论部分应通过对实验测得的结果与相关分析结果比较,引出结论,围绕结论展开,要做到层次清晰、主次分明;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注意与测得的结果紧密联系。讨论的内容主要有:
1.实验所得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2.说明本专题报告的结论所在,以及分析结果从哪些方面支持结论。可把此次分析的结论和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异同处进行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3.根据报告目的阐明分析结果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4.对此次分析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5.提出建议。
并不是每篇报告都必须包括以上内容,应从报告的目的出发,突出重点,紧扣论题。
六、小结
小结部分是将分析测定结果与结论进行摘要小结,以便于参考。小结不一定是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篇幅宜短,可为几行文字或一个段落。小结的内容可包括:主要分析测定结果、结论、针对性建议等。
七、参考文献
在报告最后列出本次分析工作所参考过的主要文献目录。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1.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2.一般只限于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文摘、内部刊物、内部资料及未发表的文章均不列入参考文献中;3.著录必须准确,著录格式应按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写。
八、落款
报告的最后为“落款”,包括署名及日期。署名通常为直接负责本次专题报告的实施人员。专题报告的末尾还应署上报告撰写的日期。
以上所列为报告的内容要素,并非报告固定提纲。专题报告的提纲,可以上述内容要素为依据,进行调整或修改;应根据报告目的及过程的不同,重点突出地展示专题报告成果。 (责任编辑:leng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