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卫生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根据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人发[2000]114号)精神,现将《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作为评定医疗卫生机构中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指导标准。在试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修订完善。
 人事部 卫生部 二OO五年一月四日
 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标准条件(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预防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服务的需要,实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制定本标准条件。第二条 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第三条 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可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具备承担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四条 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拟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五条 根据各机构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预防医学专业标准条件分为两个部分:(一)按二级学科分类的标准条件,适用于按二级学科设置的预防医学专业岗位,共
 为2个专业: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二)按三级学科分类的标准条件,适用于按三级学科设置的预防医学专业岗位为11个专业: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校卫生与少儿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地方病控制、寄生虫病控制、儿童保健、妇幼保健。
 第三章 基本条件
 第六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第七条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资格和主管医师资格,在任职期限内年度考
 核与任期考核均为合格。
 第八条 按有关规定圆满完成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任务。
 第四章 申报条件 第九条 申报人应符合相应学历、专业经历要求。(一)申报副主任医师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相应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主管医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2、具有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主管医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3、具有相应专业硕士学位,认定主管医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4、具有相应专业博士学位,认定主管医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5、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二)申报主任医师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第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在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时可不受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的限制: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
 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主要完成人。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一)发生医疗事故未满3年的;
 (二)发生医疗差错未满1年的;
 (三)受到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第五章 二级学科专业标准条件 第十二条 职业卫生专业(一)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职业(劳动)卫生学、人体工效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危害评价、工程卫生学评价、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基本理论知识和措施,掌握主要职业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结果的判别及其诊断标准、治疗的基本原则。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职业病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内科学、分析化学、卫生工程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等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进行职业卫生基本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管理;能参与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职业卫生工作的中短期规划,并组织实施;能分析职业卫生调查结果,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能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组织并正确指导职业危害事故的现场急救和事故分析;能进行职业病常规检查、诊断、治疗及疑难病例的鉴定。
 (b)掌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监测点的选择及布点方法;熟悉职业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熟练使用常用现场监测仪器,如声级计、电测听仪、粉尘或空气采样器等;掌握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c)具有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技术管理的能力,参与组织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参加职业卫生信息收集与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评价、工作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急性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b)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2份。
 (2)带教
 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做专题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有指导或带教1名下级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担任主管医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作出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大会报告。
 (二)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劳动卫生学、人体工效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对劳动卫生、职业病领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钻研。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职业病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内科学、放射诊断学、分析化学、卫生工程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中。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证足够的时间深入基层和现场。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制定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评价与控制、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全面实施;能主持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职业危害评价等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分析结果并撰写总结报告;能针对存在的劳动卫生问题提出治理措施,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工作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能解决劳动卫生职业病领域中的疑难问题;能有效地组织对重大突发事件和中毒事故的现场急救和事故处理。
 (b)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组织重大职业危害事故现场调查和处理能力;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监测点的选择及布点,使用常用现场监测仪器。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力,对基层起到较强的技术指导作用。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主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职业危害评价、急性职业中毒调查处理。
 (b)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主持进行专题项目工作至少1项、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2)带教
 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具有对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为专业人员讲授专题课不少于3次;有带教下级医师或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不少于1名的经历。
 (3)科研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需要提出研究课题或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写出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
 
 查看:2011年全国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1、2011年医学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
 2、高级卫生职称考试报名网站 http://www.21wecan.com/
 3、卫生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单位审核流程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  【高级职称报名时间及评审】  【卫生高级职称试题】(责任编辑:leng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