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题库(第9套)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C 5.A 6.B 7.A 8.D 9.D 10.C 11.A 12.B 13.C 14.D 15.A 16.B 17.C 18.D 19.A 20.B 21.C 22.A 23.A 24.B 25.C 26.D 27.C 28.D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CD 3.BCDE 4.ABD 5.ABCDE 6.ABC 7.ABCDE 8.ABC 9.ABE 10.ABCDE 11.ACD 12.ABCD 13.ABD 14.ABC 15.BC 16.ABDE 17.BC 18.AB 19.ABC 20.ABCD 三、填空题 1.痨虫感染 正气内虚 2.后重自除 便脓自愈 3.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 4.清窍闭塞 阳闭、阴闭 5.身黄 目黄 小便黄 目白睛发黄 6.心脉痹阻 肝、脾、肾 四、名词解释 1.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2.癎病系指脏腑受伤,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所致,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 3.鼓胀系因肝脾受伤,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4.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5.颤证,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重者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主能力。 五、是非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六、病例分析题 1.诊断:肺痈(成痈期) 分析:感受外邪,入里化热,加之平素嗜食辛辣厚味,体内痰热偏盛,内外合邪,熏灼于肺,热壅血瘀,蕴毒成痈,肺气不利,则咳嗽气急,胸痛胸满,咳吐浊痰,色黄浊,有腥臭味;热毒内盛,蒸迫津液,故壮热不寒,汗出烦躁;灼伤阴津,故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消痈。 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芦根15g 冬瓜仁15g 桃仁10g 薏苡仁15g 黄芩10g 黄连4g 黄柏6g 银花12g 鱼腥草15g 栀子9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2.诊断:心悸(心阳不振) 分析: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心阳不足,心失温养故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血运迟缓,肢体失于温煦,故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胖,舌苔白,脉弱无力为阳虚不振之象。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9g 炙甘草9g 生龙齿先煎30g 生牡蛎先煎30g 黄芪18g 人参12g 制附子先煎9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3.诊断:痹证(痰淤痹阻证) 分析:久居水上,感受寒湿,日久则损伤阳气,壅滞经络,阻滞气血,故肢体多个关节疼痛;久病入络,寒湿痰瘀互结而不散,故关节肿大、晨起僵硬、棱状变形;筋脉失养,故四肢肌肉萎缩;寒湿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故筋脉拘紧,关节曲伸不利,疼痛夜甚,遇寒冷加重;舌暗红,脉细涩为气滞血瘀之征。 治法:化痰行淤,益痹通络。 方药:双合汤加减: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5g 川芎10g 白芍15g 伏苓15g 半夏15g 陈皮6g 甘草6g 白芥子15g 鲜竹沥8g 生姜6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责任编辑:leng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