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题库(第3套)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B 6.D 7.A 8.D 9.C 10.B 11.B 12.B 13.C 14.C 15.C 16.C 17.C 18.B 19.B 20.A 21.A 22.B 23.B 24.A 25.C 26.A 27.C 28.D 29.D 30.C 二、多项选择题 ABE 2.ABCD 3.ABCD 4.ABC 5.CDE 6.BCD 7.ACD 8.AC 9.ABCD 10.AB 11.ABCDE 12.BCE 13.ABDE 14.ABCDE 15.ACDE 16.ABC 17.BD 18.ABCD 19.ABCD 20.ABCDE 三、填空题 1.外感六淫之邪 脏腑之病气 2.四十 胸骨后或左胸 3.脑 脾肝肾心 4.脐腹 胁腹 少腹 小腹 5.三 胃癌、肺癌 6.行痹 痛痹 着痹 四、名词解释 1.痢疾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2.弦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 3.噎膈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食物难或纳而复出的疾患。 4.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导致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势较急者称为“闭”。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5.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五、是非题 1. 对 2.错 3. 对 4. 错 5. 对 6. 对 7. 对 8. 错 9. 对 10. 对 六、病例分析题 1.诊断:水肿(阴水——脾阳虚衰) 分析: 患者以往反复感邪而失治,损伤正气,气虚及阳,脾阳不振则运化失司,水湿聚不行,泛溢肌肤,发为浮肿而小便短少;此为因虚致实,而水性趋下,故浮肿见于双下肢而按之凹陷如泥;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故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减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为阳虚水湿内聚之征。 治法: 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附子6g(先煎2小时) 干姜3g 草果6g 白术10g 茯苓15g 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15g 大腹皮15g 木瓜6g 木香5g(后下) 厚朴6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2.诊断:黄疸(阴黄-寒湿证) 分析:患者病后脾阳受伤,湿从寒化,寒湿阻滞中焦,胆汁受阻,溢于肌肤,则发为身目皆黄;寒湿同为阴邪,故黄色暗而不鲜,口淡不渴;寒湿困脾,运化失常,则脘腹作胀,纳少,大便溏烂;脾阳不振,形体失养故神疲畏寒;舌淡苔腻,脉沉迟为阳虚寒湿不化之象。 治法: 温中化湿, 健脾和胃。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15g 白术10g 附子10g(先煎2小时) 干姜3g 肉桂3g 炙甘草6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3.诊断: 咳嗽(痰湿蕴肺型) 分析:因外感后调摄不周,肺卫受损,卫外功能不固,故易感受外邪而反复咳嗽;子盗母气,脾气亏虚,运化失司,痰浊内生,上壅于肺,肺气不利,故见咳声重,痰多色白质粘,胸闷气粗;脾不升清,则大便溏泄;气血生化乏源,故饮食减少,形体日渐消瘦,体力日渐减退;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治法:健脾燥湿,止咳化痰。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7g 茯苓12g 陈皮6g 甘草3g 苏子10g 白芥子7g 莱菔子10g 苍术10g 厚朴10g 党参15g 白术10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责任编辑:lengke) |